溯流湍水上,始到康州城。
绕郭皆茅屋,沿崖列戍兵。
寒山烧欲尽,烟瘴午方晴。
片棹浮泷去,漓江处处清。

【解析】

本诗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山水诗。诗人在经过贺县口时,目睹了当地军民抗倭斗争的艰苦情景。全篇共八句。首联点明地点“贺县口”。次联“绕郭皆茅屋”,写贺县周围都是茅草房屋,可见当地居民十分贫困,而“戍兵”又说明当时战事频繁,因此作者发出感叹:“沿崖列戍兵”。“寒山烧欲尽”,写山中瘴气尚未完全消散;“烟瘴午方晴”,写中午时分阳光明媚,瘴气已散。颔联描写了当地环境,并突出了当地的军事形势和人民的生活状况。颈联“片棹浮泷去”,“泷”指江水急流处,这里泛指江河。“漓江处处清”,表明当地民众生活安宁,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百姓安居乐业。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虽然身在战乱之地,但依然能够看到祖国河山的美景。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答案】

①德庆:今广东高要县。②康州城:今广东四会市。③茅屋:指简陋、贫穷的建筑。④戍兵:守城的士兵。⑤霁:天晴。⑥泷:指急流的江水。⑦漓江:即漓水,发源于桂林,流经广西、广东等地,至梧州入海。⑧清:指清澈。⑨赏析:此篇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山水诗。诗人在经过贺县口时,目睹了当地军民抗倭斗争的艰苦情况:周围全是茅草房,到处都布满了戍守的部队。尽管天气晴朗,可山中的瘴气还未完全消散。中午时分阳光明媚,瘴气已散。虽然身在战争之中,但是诗人依旧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那片碧波荡漾的漓江河水,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么的清澈见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