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扁舟溯郁浔,霜威寒色最萧森。
南中久识埋轮使,台上空怀相马心。
纵有声名惭剧孟,敢言经术比陈钦。
含毫欲拟班生颂,共勒铜标作楚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一夜扁舟溯郁浔,霜威寒色最萧森”:一夜的扁舟沿着郁郁葱葱的浔江逆流而上,那凛冽的寒风,使江面显得格外的萧条冷落。此句写江行见闻,以景起兴,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
“南中久识埋轮使,台上空怀相马心”:在岭南已经熟悉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但心中始终怀着治理天下的愿望。“南中”,“治水土”,是诗人长期躬耕于南疆的经历,也是他一生的政治抱负。
“纵有声名惭剧孟,敢言经术比陈钦”:即使我有了很高的声望,也惭愧于战国时的张良(剧孟),我不敢自比于陈平(陈钦)。“剧孟”与“剧卿”,都是春秋时齐国著名的刺客,这里用来比喻张良。“经术”,指治国安民之学;陈平,汉初开国功臣,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这两句说自己虽有所成就,但远不如他们。
“含毫欲拟班生颂,共勒铜标作楚吟”:想挥笔写下班固的《东都赋》,把铜铸成铭文刻在石柱上,作为对屈原投江自沉的哀悼。“班生”即班固,东汉时期的学者。屈原《哀郢》:“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后遂以“投江”、“沉湘”指称自杀。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从内容上看,它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后思念对方的心情,以及彼此希望再次相见的愿望。
首联“一夜扁舟溯郁浔,霜威寒色最萧森”,写的是夜行船行于江上的情景。“一夜”二字交代时间之短促;“扁舟”,即小船。“溯”,逆流而上。“郁浔”,即浔江。诗人夜宿舟中,一觉醒来,已是拂晓时分,只见两岸树木苍翠欲滴,江水波平如镜;江面上雾气蒙蒙,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诗人用“一夜”来形容时间之短促,可见其行路之急。“霜威寒色最萧森”,则是写清晨所见。此时,天刚破晓,只见江上雾气弥漫,江水瑟瑟作响,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
颔联“南中久识埋轮使,台上空怀相马心”写的是诗人在岭南的见闻感受。岭南地区地势复杂,山高林密,气候潮湿。这里的百姓们生活艰苦。诗人在这里担任官职,深知这里的百姓们的生活状况和艰难处境。他虽然在这里当官,但他的心却像古代贤臣伯夷、叔齐一样,时时牵挂着中原人民的生活情况。“南中”,泛指南方各地;“埋轮使”是说在岭南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即治理南方水土流失的工作。“台上空怀相马心”,意思是说在这里当官,心中时刻想着治理天下的事情。“相马心”,意指善于发现人才、善于用人之心。
颈联“纵有声名惭剧孟,敢言经术比陈钦”写的是诗人的自谦之情。这里所说的“剧孟”,是指春秋时齐国著名的刺客张良。他为人机智、勇敢,能出奇制胜地刺杀敌人;而陈平则是一个善于谋略的政治家,他曾协助刘邦平定天下。诗人在这里用“剧孟”比喻张良,用“陈钦”比喻自己,说自己虽然有一定的名声,但比起这两位历史名人还是相差甚远。诗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尾联“含毫欲拟班生颂,共勒铜标作楚吟”,写的是诗人对友人的祝愿之情。诗人在岭南工作多年,对这里的山水风光十分熟悉。现在他要离开这里回中原去了,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成一篇文章,以此来纪念自己在岭南的美好时光。他想挥笔写下班固的《东都赋》,把铜铸成铭文刻在石柱上,作为对屈原投江自沉的哀悼。“班生”,即班固,东汉时期的学者。屈原《哀郢》:“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后遂以“投江”“沉湘”指称自杀。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他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朋友美好未来的祝愿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