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骀荡映空潭,月落潮平远碧涵。
为问高枝垂苑北,何如飞絮满江南。
当尊红杏开宜笑,卧水芙蓉醉未酣。
论到幽闺憔悴质,断肠华发岂能堪。

【注释】

①二十八覃:一种植物。

②春光骀荡:春光明媚,水波荡漾。映空潭:照在空阔的水潭上。

③月落潮平远碧涵:月亮落下,潮水上涨与岸平齐,远处的江水碧绿深藏。

④为问高枝垂苑北:为何要问你的枝条伸向苑北?

⑤何如飞絮满江南:又怎比得上飘洒的柳絮遍布江南?

⑥当尊红杏开宜笑:正当杏花盛开,应该笑逐颜开。

⑦卧水芙蓉醉未酣:像躺在水面上的荷花已经醉得不省人事。

⑧论到幽闺憔悴质:谈到闺房深处,容颜憔悴。

⑨断肠华发岂能堪:令人肝肠寸断的白发怎能忍受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兼写人世沧桑之作。首联写景,次联写人,末联写己,三联写物,全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前两句“春光骀荡映空潭,月落潮平远碧涵”,是一幅春夜图。诗人以“春光”二字总括全篇,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春光”二字,既是写时令,也是对人的喻指。“春光骀荡”四字,既写出春日阳光普照、和风拂煦,也写出春日里水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景色。而“映空潭”三字,更写出了春光明媚,水波荡漾的景象。“月落潮平远碧涵”一句中“月落”、“潮平”二词写出了夜晚的景象,而“远碧涵”则写出了水天相接、一片苍茫的境界。这一句中既有自然景观之美,也有诗人情感的寄托。

第三联“为问高枝垂苑北,何如飞絮满江南”。此句是说,为什么高高的柳树上垂下的枝条向着北方,而飘洒在江南的柳絮却是随风飘扬?这两句看似是对比,实则是互衬。诗人以垂柳之北与飞絮之南作对比,实际上是将人世与自然界进行对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慨:自己身处高位,却无权享受荣耀,只有被贬谪到偏远之地才感到心安。而那些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不能体会自己的处境。这两句中,诗人用“垂苑北”暗指朝廷中的忠臣贤士,而“飞絮满江南”则是指那些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的奸佞之徒。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了他的无奈和悲愤。

第四联“当尊红杏开宜笑,卧水芙蓉醉未酣”,是说,当尊贵的红杏开得正艳时,应该欢笑;而美丽的荷花却像喝醉了酒一样躺在水中。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赞美两种不同的美,但实际上是在讽刺现实中的不同现象。红杏代表着尊贵的地位,而荷花则代表了一种清纯的品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不同事物的欣赏和理解。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的看法和态度:他并不看重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注重内心的平静和纯净。

第五联“论到幽闺憔悴质,断肠华发岂能堪”,是对前三联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无奈。他认为,那些在闺房深处经历风雨的人才是最值得同情和尊敬的。同时,他也认为,自己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是心中的忧愁和悲伤却是无法消除的。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慨,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这两句诗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真实。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和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和欣赏,也有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同时,它也能够引起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