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同出杜陵庐,文济年来礼法疏。
未有赋才称矍铄,敢劳名姓代吹嘘。
书藏客自归金穴,丹熟人能步玉虚。
已向风尘谙幻迹,山阳何必泪沾裾。
虞部公挽章四首
衣冠同出杜陵庐,文济年来礼法疏。
未有赋才称矍铄,敢劳名姓代吹嘘。
书藏客自归金穴,丹熟人能步玉虚。
已向风尘谙幻迹,山阳何必泪沾裾。
注解:
- 衣冠同出杜陵庐:指虞部公和杜甫的家族都出自杜陵(今陕西西安)。
- 文济年:指虞部公的年纪。
- 未有赋才称矍铄:没有谁比虞部公更有才华和活力。
- 敢劳:不敢。
- 书藏:书籍收藏,指读书、学习。
- 丹人:道士。
- 金穴:富贵人家。
- 玉虚:道教中仙境的名称。
赏析:
这首诗是虞部公对杜甫的挽诗。虞部公通过这四个章节表达了他对于杜甫的崇敬和哀思。
第一章”衣冠同出杜陵庐,文济年来礼法疏”,虞部公提到他们都是出自于杜陵的,而且他感叹自己年纪大了,而杜甫还在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他的礼法观念也有所松懈。
第二章”未有赋才称矍铄,敢劳名姓代吹嘘”,虞部公表示他并没有特别出众的文学才能,只是尽力去支持杜甫,因为他觉得杜甫的文学才华无人能及。
第三章”书藏客自归金穴,丹熟人能步玉虚”,虞部公提到了他喜欢读书,并且认为那些能够修行成仙的人都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能够理解世间万物的道理。
第四章”已向风尘谙幻迹,山阳何必泪沾裾”,虞部公说他已经看透了世事的变幻无常,不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名利得失,而是选择了放下。他希望杜甫也能放下这些名利,不要因为悲伤而流泪。
这首诗表达了虞部公对杜甫深深的怀念和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