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高拥赤城霞,海上初停八月楂。
门下美材收竹箭,县中新种是桃花。
汉京北望频飞舄,勾漏南来不为砂。
自昔太玄经可授,岂因奇字识侯芭。
这首诗是诗人在呈献给明府倪公(倪元璐)的诗作。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解读:
楼台高拥赤城霞,海上初停八月楂:楼台高耸,仿佛拥抱着赤城的霞光;海上的八月楂树刚刚被采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楼台与赤城之间的霞光相映成趣,而海上的八月楂树则刚刚被采摘,充满了生机。
门下美材收竹箭,县中新种是桃花:门下的人才被选拔出来,就像竹子一样坚韧;县中的新种桃花盛开。这里通过竹子和桃花的比喻,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新事物的期待。
汉京北望频飞舄,勾漏南来不为砂:从北京城传来的书信频频飞来,勾漏南来的使者不只是为了寻求珍珠。这句话表达了对远方来信的期待和对使者的尊重。
自昔太玄经可授,岂因奇字识侯芭:自古以来,传授《易经》的方式是可以教给人们的;难道因为奇特的文字就能认出侯芭吗?这里表达了对传统学问和教育方式的坚持,认为传授学问应该通俗易懂,而非追求奇特的形式。
赏析: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才、传统学问和教育方式的赞美。通过对楼台、赤城霞、八月楂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通过对门下人才、县中新种桃花等人事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人才和新生事物的重视;通过对汉京北望、勾漏南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来信的期待和对使者的尊敬;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传统学问和教育方式的坚守,认为传授学问应该通俗易懂,无需追求奇特的形式。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