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花不严北堂清,兰玉阶除次第荣。
制锦自遗机杼教,燃藜曾带婺星明。
桃开度索三千实,海涌蓬莱七十城。
见说词坛诸子在,大家何但赋东征。

《刘母八十一》

萱花不严北堂清,兰玉阶除次第荣。
制锦自遗机杼教,燃藜曾带婺星明。
桃开度索三千实,海涌蓬莱七十城。
见说词坛诸子在,大家何但赋东征。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释

  • 萱花不严北堂清:指家中的萱草(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象征母亲的慈爱)虽然位于北堂显得有些冷清,但其清雅依然存在。
  • 兰玉阶除次第荣:比喻家中长辈如同兰花和玉石一般,其美德和才华逐渐显现。
  • 制锦自遗机杼教:制作精美的锦缎时,自己亲手教授织机操作,体现了技艺传承和教育的重要性。
  • 燃藜曾带婺星明:点燃藜杖时,光芒犹如婺星般明亮。婺星,即女宿,古人认为婺星明亮预示吉祥。
  • 桃开度索三千实:桃花盛开时节,象征着美好和希望,数量之多,如实地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海涌蓬莱七十城:形容大海之浩瀚,仿佛蓬莱仙山般的壮丽,隐喻着无限的可能和梦想。
  • 见说词坛诸子在,大家何但赋东征:听说文坛上有许多贤才正在崭露头角,我们应当学习并超越他们,而不仅仅是追求文学上的东征胜利。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比喻,赞美了一位贤妻的品德和家庭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北堂的安静、兰花玉石的成长、织机的传授、燃藜的光芒以及桃花的盛开,展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诗中还借用“婺星”这一吉祥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此外,诗人提到“见说词坛诸子在”,表明了当时文人辈出的盛况,而“大家何但赋东征”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与追求,不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成果,而是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追求。整体而言,《刘母八十一》不仅赞颂了母亲的伟大,也表达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