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寄名山句,此日酣歌并棹来。
暑气尽消岩里洞,留题多在竹间台。
主人兴剧能淹客,瀑布流清可泛杯。
况是苦吟方未就,隔林疑自断猿催。

注释:

昔年曾寄名山句,此日酣歌并棹来。

过去曾寄给名山诗句,现在欢歌畅饮,一起划桨来。

暑气尽消岩里洞,留题多在竹间台。

暑气消散于岩洞之中,留下很多题词都在竹林间。

主人兴剧能淹客,瀑布流清可泛杯。

主人的兴致高得能把客人淹住,瀑布的水流清澈可以泛舟饮酒。

况是苦吟方未就,隔林疑自断猿催。

况且正在苦吟尚未完成,隔树林中传来猿猴啼叫声催促。

赏析:

这首诗是朱少襄招集万伯文、陈梅卿、万儒、张傅贞甫、张世昌等在饮中宿峡飞泉洞畅谈的情景,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诗的首句“昔年曾寄名山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山景色的向往和回忆。他曾经把美好的诗句寄托在名山之中,如今又与好友们一同来到这里,畅饮欢笑。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此日酣歌并棹来”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畅游山水的美好时光。他们一边畅饮,一边划船游玩,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自由。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他们的活动场景,还传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

“暑气尽消岩里洞,留题多在竹间台”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好景象。夏日的炎热已经消散在岩石洞穴之中,而那些留在岩石上的题词则显得更加耐人寻味。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山水之美,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主人兴剧能淹客,瀑布流清可泛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美景。主人的兴致高昂,足以把客人淹没其中;瀑布的水流清澈透明,仿佛能承载着酒杯。这两句不仅表现了山水的美丽和宁静,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况是苦吟方未就,隔林疑自断猿催”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人生的苦吟尚未完成,就像隔林传来的猿叫声一样令人心生感慨。这两句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还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美景,赞美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通过表达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和亲密无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表现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传达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