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竿修竹锁窗云,小队闲过坐夜分。
未论题舆夸别驾,似从横槊识将军。
诗因刻烛吟方就,酒为冲寒醉欲醺。
倘听襄阳新乐府,夹城童稚道缤纷。

【注】

黄伯度:即黄公度,字伯度。

蒋文正:指蒋堂,字文正。

顾别驾:指顾逢,字别驾,当时为襄阳知府。

夫:对妻子的敬称。

半竹亭:位于襄阳城外的一座小亭子,诗人与友人在此饮酒作诗。

数竿修竹:几根挺拔的竹子。

锁窗云:把窗户封锁起来,仿佛将白云锁在窗内,形容景色优美如画。

题舆(yú)夸别驾:在舆上题诗赞美别的官员。

横槊(shuò)识将军:手持长矛,能认出谁是将军。

诗因刻烛吟方就,酒为冲寒醉欲醺(xū):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写诗很快;由于寒冷的天气,酒喝得过多而感到醉意欲醺。

倘听襄阳新乐府:如果听了襄阳的新乐府。

夹城童稚道缤纷(pénqín):夹城上的儿童们在路上嬉戏,声音纷繁杂乱。

【注释】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蒋堂、顾逢在襄阳城外的半竹亭小饮时的即兴之作,共五首。第一首为序曲。“冬夜”是时间,“黄伯度”“蒋文正”“两都阃”(都阃即都统制或都指挥使,这里泛指军事长官) “偕顾别驾”是人物。

第二首为正文。“小队闲过坐夜分”是说他们一行人在夜晚里悠闲地经过竹林小道,坐谈至深夜。

第三首以议论起头。“未论题舆夸别驾”是指没有谈论到什么,“别驾”是官名,这里指当地的地方长官。“似从横槊识将军”是指好像通过横槊这个动作,识别出这位地方长官是像古代的将军那样威武的人。

第四首以叙事起头。“诗因刻烛吟方就”是指写诗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很快就完成了。“酒为冲寒醉欲醺”是指喝酒喝多了,以至于喝醉了。

第五首以议论起头。“倘听襄阳新乐府”是指如果真能听到襄阳的新乐府音乐的话,那就太美了。“夹城童稚道缤纷”是指夹城的孩子们在街上玩耍,声音纷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时作者任黄州知州。黄州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依大江,东南濒江面,东有长江天险可御倭寇,西临巴丘山以阻敌兵进犯,故历来为军事重地。黄州城周围约20里,城墙高二丈余,四周有护城河环绕。黄州城南门外有一条竹篙街(今人民路)。黄州属楚地,气候偏冷,冬天比北方更冷些。因此,诗人在黄州时常常要写一些有关冬季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

此诗是黄州期间所作五首咏物抒怀诗的第一首和最后一首中的后半部分,写的都是冬夜在半竹亭小饮时的所见所感。前四句描写半竹亭周围的景色,以及主人翁的雅兴。后四句则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冬夜生活图景。

诗的前四句先写景,后两句再抒情,这是律诗的一种写法。“数竿修竹锁窗云,小队闲过坐夜分。”这二句写景。“数竿修竹”三字写出竹的特点,也暗含竹的高风亮节。“数竿”,言竹之多,突出其高洁之姿;“修”,言修长挺拔,突出其高洁之质。“锁窗云”,写竹之姿态,形象生动。“小队闲过坐夜分”写人,写竹下的小队人。“小队”,言人数不多;“闲过”,谓闲步;“坐夜分”,指夜间的休息。“小队”二字暗示着人们是在闲暇之余来到这幽静的地方,“坐夜分”又暗示着夜已很深。这两句既写景又写人。

后四句抒情。“未论题舆夸别驾,似从横槊识将军。”这二句写人,写人因题诗而相互夸耀的情景。“题舆”,言在舆上题诗;“别驾”,古时一种官职的名称,这里指地方长官;“横槊”,指持槊(古代兵器),槊是一种长柄枪,横在马上可以御敌;“识将军”,指认出了将军。这几句用典,写人因题诗而互相夸耀,又写人因夸耀而相互认识对方的身份,表现了一种风流潇洒的情调。“诗因刻烛吟方就,酒为冲寒醉欲醺。”这二句写诗人本人。“刻烛”,指在烛光下赶写诗文,语出《世说新语·容止》中谢安的“少时好读书……客问主簿:‘何以当一都?”答曰:‘举手指口:‘却欲作异,唯应是我’”。这两句意思是说,因为时间紧迫,才写得如此快;因为寒冷的天气,所以喝得太多了,以至于醉意欲醺。“诗因刻烛吟方就”一句,既写时间紧迫,也隐含着诗人急于脱稿的意思;“酒为冲寒醉欲醺”一句,既写了诗人因喝酒喝得太多而醉意欲醺的情形,也有自况之意。

最后二句点题,抒发感慨:倘听襄阳新乐府,夹城童稚道缤纷。这二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既是全篇之纲,又为全篇之眼。“倘听”二字,既是设想,又是假设,既表明自己的心愿,又暗示自己的希望。“襄阳”二字,既是地名,又是典故。“新乐府”三字,既是乐曲名,又是政治名。“襄阳新乐府”既指当时流行的曲子词,又指当时的新政政令。诗人希望听到襄阳的新乐府和施行新的政令,这是诗人的理想,也是诗人的愿望。“夹城童稚道缤纷”,这句的意思是说,夹城的孩子们在街上嘻戏,声音纷繁复杂。“道”,名词活用为动词;“缤纷”,形容色彩繁多且错杂的样子,这里借指声音繁杂。

全诗以景起兴,以情贯终,情景交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思。同时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其特点。此外,诗歌结构紧凑,脉络清晰,语言凝炼,含蓄蕴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