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王台畔朔风高,万马鸣雕夜夜号。
是处向多游侠客,岂堪重赠吕虔刀。
诗句:昭王台畔朔风高,万马鸣雕夜夜号。是处向多游侠客,岂堪重赠吕虔刀。
注释:
- 昭王台畔:指代一个历史或传说中的地点,可能是古代帝王的行宫或重要建筑所在地。
- 朔风高:描述夜晚寒冷的北风强劲吹拂的景象。
- 万马鸣雕:以“雕”指代装饰在马背上的乐器,象征着音乐与军队的结合。
- 是处:所有地方。
- 游侠客:指那些行侠仗义、喜欢四处漂泊的人。
- 吕虔刀:指的是古代名将吕虔所持之剑,可能因其锋利而著名。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必元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边疆战场的壮阔景象和对友人深厚的感情。首句“昭王台畔朔风高,万马鸣雕夜夜号。”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昭王台,或许是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地点,位于北方边陲。这里的朔风高,既形容天气的寒冷,也暗示着边疆的艰苦环境。而“万马鸣雕”,则通过雕这一象征性物品来表现军阵的壮观,万马齐鸣,雕鸣如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战前准备场景。
次句“是处向多游侠客,岂堪重赠吕虔刀。”透露出诗人对于这些英勇战士的敬意和感慨。游侠客们通常是指那些行侠仗义、四处游历的英雄好汉,他们的形象在民间传说中往往与勇敢和忠诚联系在一起。然而,这样的英雄豪杰怎能承受来自远方朋友的深情厚谊,尤其是那种象征着友谊深厚、情谊长久的“吕虔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它通过描绘边疆战场的壮丽景观和对友人深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明代文人对于边疆战事的关注及其文化价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