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月,秋来皎皎白如雪。层城乍见隐清辉,高阁曾看几圆缺。
层城高阁倚云霄,万户千门杂管箫。铜龙夜听三更漏,金阙光悬七夕桥。
百子池边凝夜霰,双凤楼中澄素练。秦王小筑合欢宫,汉主恩深昭阳殿。
延年女弟入清凉,侍女宵焚百和香。宠夺汉宫三十六,庭燎无复昔时光。
大道青楼临岸柳,青骢白马章台走。挟弹争趋北杜鹰,高歌宁恨东门狗。
罗衣席地醉氍毹,不惜家藏万斛珠。当场欲买千金笑,得意常倾一石馀。
征夫自戍交河北,雁书断绝无消息。边上塞云长惨淡,闺中秋月寡颜色。
楼头小妇怨箜篌,银丝闲搀玉搔头。不向绮筵送歌舞,偏从蓬户照离愁。
绮筵蓬户无常在,惆怅桑田与沧海。悲欢共斗六千场,圆缺空环一百载。
百年对此叹蹉跎,乌鹊南飞可奈何。江头商妇移船待,湖上佳人挟瑟过。
明月篇
长安月,秋来皎皎白如雪
层城乍见隐清辉,高阁曾看几圆缺。
层城高阁倚云霄,万户千门杂管箫。铜龙夜听三更漏,金阙光悬七夕桥。
百子池边凝夜霰,双凤楼中澄素练。秦王小筑合欢宫,汉主恩深昭阳殿。
延年女弟入清凉,侍女宵焚百和香。宠夺汉宫三十六,庭燎无复昔时光。
大道青楼临岸柳,青骢白马章台走。挟弹争趋北杜鹰,高歌宁恨东门狗。
罗衣席地醉氍毹,不惜家藏万斛珠。当场欲买千金笑,得意常倾一石馀。
征夫自戍交河北,雁书断绝无消息。边上塞云长惨淡,闺中秋月寡颜色。
楼头小妇怨箜篌,银丝闲搀玉搔头。不向绮筵送歌舞,偏从蓬户照离愁。
绮筵蓬户无常在,惆怅桑田与沧海。悲欢共斗六千场,圆缺空环一百载。
百年对此叹蹉跎,乌鹊南飞可奈何。江头商妇移船待,湖上佳人挟瑟过。
赏析
《明月篇》是一首描绘秋天长安夜景的古诗,通过描写月亮的皎洁、城市的繁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中通过对长安夜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的第一节通过对比长安城的夜晚与白天的繁华,突出了月亮在夜空中的美丽和宁静。“长安月,秋来皎皎白如雪”一句,用“皎皎明月光”来形容月亮的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城墙、高楼、管箫等元素,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景象。“层城高阁倚云霄,万户千门杂管箫”这两句,不仅描述了长安城的高大雄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昌盛。
接下来的内容,诗人转而关注个人的生活感受。“百子池边凝夜霰”一句,通过描述百子池边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紧接着,“双凤楼中澄素练”一句,则以双凤楼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
诗人并没有沉浸在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中,而是开始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无奈。“宠夺汉宫三十六,庭燎无复昔时光”一句,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生活奢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此外,“边上塞云长惨淡,闺中秋月寡颜色”这两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孤独。
诗人以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为收尾。“楼头小妇怨箜篌,银丝闲搀玉搔头”两句,通过描述楼上女子的哀怨和孤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叹。而“绮筵蓬户无常在,惆怅桑田与沧海”这两句,则以大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明月篇》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古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的夜景和个人的生活感受,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古代帝王的生活和现代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