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彼涧中竹,劲节凌雪霜。
西风日夕至,猗猗不可常。
百草先冬瘁,谁念岁寒芳。
寿夭固有定,穷通安可量。
托体于子孙,疴痛各自尝。
逝水自东流,逝日自西藏。
少壮复何为,老大非所伤。
《长歌行》
【注释】:嗟彼涧中竹,劲节凌雪霜。——感叹那山涧中的竹子,坚韧的节操能抵御严寒。
西风日夕至,猗猗不可常。——夕阳西下,秋风萧瑟,竹林依然摇曳生姿,不会改变其常态。
百草先冬瘁,谁念岁寒芳?——其他花草都在冬天凋零,但唯有竹子在岁末依然芬芳。
寿夭固有定,穷通安可量?——人的寿命长短自有定数,贫贱与富贵不能由人选择控制。
托体于子孙,疴痛各自尝。——我们只能托付自己的身体给子孙,自己的病痛自己体会承受。
逝水自东流,逝日自西藏。——时间像流水,从东向西奔流;太阳也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少壮复何为,老大非所伤。——年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还有追求,就不会受到伤害。
【赏析】:
这首诗是汉代诗人佚名所作。这是一首反映人生哲理的诗,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全诗共八句,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主要描述了竹子的生长情况和它的生命力。后四句则是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
第一部分:
“嗟彼涧中竹,劲节凌雪霜。” —— 感叹那山涧中的竹子,坚韧的节操能抵御严寒。
这里用到了两个典故:“嗟尔”是感叹词,用来表示惋惜之情;“劲节”是指竹子的坚韧品质,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二部分:
“西风日夕至,猗猗不可常。” —— 夕阳西下,秋风萧瑟,竹林依然摇曳生姿,不会改变其常态。
这里用到了“猗猗”(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个词汇,描绘出竹林在秋风吹拂之下依旧挺拔的景象。
第三部分:
“百草先冬瘁,谁念岁寒芳?” —— 其他花草都在冬天凋零,但唯有竹子在岁末依然芬芳。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独特之处,它能够在寒冷的冬天里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而其他花草却在此时凋零。这种对比突出了竹子的坚韧和顽强。
第四部分:
“寿夭固有定,穷通安可量?” —— 人的寿命长短自有定数,贫贱与富贵不能由人选择控制。
这里的“寿夭”指的是人的寿命长短,“穷通”则是指贫贱和富贵。这句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接受。
第五部分:
“托体于子孙,疴痛各自尝。” —— 我们只能托付自己的身体给子孙,自己的病痛自己体会承受。
这里的“托体”指的是将自己的身躯交给他人,而“疴痛”则是指疾病和痛苦。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死的坦然面对和对家人的关怀。
第六部分:
“逝水自东流,逝日自西藏。” —— 时间像流水,从东向西奔流;太阳也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这里的“逝”指的是流逝的意思,“东流”和“西落”则分别描绘出了时间的流动方向。这句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七部分:
“少壮复何为,老大非所伤。” —— 年老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还有追求,就不会受到伤害。
这里的“少壮”和“老大”分别指的是年轻和年老,“复何为”和“非所伤”则分别表示了对于年龄变化的感慨和对于衰老的坦然态度。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对年迈生活的乐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