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望山水。山何以高,水何以深。山高水深,犹可登临。
君门万里不能到,焉得悲愁以终老。
【注释】
临高台:登上高山之巅。临:登,登上。山何以高,水何以深:为什么山那么高大,水那么深远。
犹可登临:仍然可以登上高处。
君门万里不能到:您所居之处,相隔万里之遥,我无法亲自前往。
焉得悲愁以终老:怎么能够带着悲伤和忧愁而度过一生呢?
【译文】
登上高山之巅,望见山水。为什么山那么高大,水那么深远?但山再高,水再深,仍然可以攀登。
君王所居之地,相隔万里,我无法亲自前去。怎么能带着悲伤和忧愁而度过一生呢?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登临高山之巅时所作。诗人面对崇山峻岭,感慨万千。他首先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然后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愤懑之情。
首两句写登山所见。“山何以高,水何以深?”是发问。“犹可登临”,是回答。意思是说,尽管山很高,水很深,但是只要肯攀登,总可以达到顶峰的。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它既写出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又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还透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不平与不满。
三、四句是说,君王所居之处,隔江万里,自己难以亲往拜访;怎能带着悲伤与忧虑来度过一生呢?这里既有对君王的无限眷恋,又有对现实不公的强烈控诉。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激情绪,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