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宁采薇食,夕宁择木栖。
不从巢父死,不作夷齐饥。
北山好采樵,崎岖山路遥。
南山堪折薪,白额虎班文。
嗟哉兽相食,天道何足论。
【注释】
- 朝宁采薇(mái)食:指在朝廷中,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 夕宁择木栖:指隐逸山林,像巢父一样过清贫的生活。
- 巢父死:指伯夷、叔齐的饿死首阳山,是道家所说的“至人之死”的典范。
- 夷齐饥:同上,是儒家所说的“圣之清者”。
- 北山:指南山。
- 崎岖山路遥:形容山路险峻难行,比喻隐居生活艰难困苦。
- 南山堪折薪:指南山树木茂盛,可以砍伐制作柴火。
- 白额虎班文:形容南山上的老虎毛色斑纹美丽,如同有花纹的文绣。
- 兽相食:指动物之间相互残杀。
- 天道:天理,自然法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隐居生活的艰辛,来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羡慕以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生活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黑暗、道德沦丧的不满和谴责。
首句“朝宁采薇食,夕宁择木栖”,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朝廷和山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隐居山林,过清贫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人生态度。
第二句“不从巢父死,不作夷齐饥”,是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述。诗人认为,只有像伯夷、叔齐那样选择死亡,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一种批判。
第三句“北山好采樵,崎岖山路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艰难困苦。诗人通过写山路崎岖难行,表达了对隐居生活艰辛的担忧。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四句“南山堪折薪,白额虎班文”,则描绘了南山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南山的描述,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嗟哉兽相食,天道何足论”,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谴责。诗人认为,那些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动物,就像那些只顾自己的名声而不顾他人安危的人一样,都是不值得尊敬的。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不满和谴责。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由生活的人生态度,对当时社会黑暗、道德沦丧的不满和谴责,以及对社会道德的坚守和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