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登临一系舟,八闽形胜此危楼。
水通溟渤来重译,山入云霄壮上游。
题句只疑南斗避,倚栏还为夕阳留。
主人兴剧谁能尽,举白频劳向客浮。

【解析】

此诗为登福州控海楼宴上所作,抒发了诗人对福州山水的热爱之情。

万里登临一系舟,八闽形胜此危楼。

“万里”句:登上福州城后,放眼四望,只见大海茫茫,无边无际。

“八闽”句:福州地处福建,故称八闽,这里指福州。

“水通”句:楼前大江滔滔,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海上重洋来客,都从这港口上岸,因此福州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称。

“山入”句:登上楼顶远望,群山耸立在云霄之上,景色壮美。

题句只疑南斗避,倚栏还为夕阳留。

“题句”句:诗人在楼上题写了诗句:“只恐城中飞鸟过,斜阳不敢落天津。”意思是说:恐怕飞鸟误入城中,不敢落在福州城的东面。这里的“津”是指福州城的东门。

“倚栏”句:诗人站在栏杆旁,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八月,作者时年五十七岁,任福州知府兼福州知州。福州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也是宋代对外贸易的中心之一。诗人登高凭栏,俯瞰福州城,见海阔天长,山高水长,不禁心旷神怡,遂挥笔题写了“只恐城中飞鸟过,斜阳不敢落天津”,表达了他作为地方长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两句“万里登临一系舟,八闽形胜此危楼”,写诗人登高远眺,极目四顾所见之情景。“万里”句点明诗人所居之地与远方的大海相隔万里之遥。“八闽”指福州地区,“形胜”即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之意。“此危楼”表明诗人所处的位置是高高的楼阁。诗人以“万里”和“八闽”突出福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并以“危楼”形容楼之高耸,突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豪迈情怀。

“水通溟渤来重译,山入云霄壮上游。”写诗人凭栏远眺所见的福州风光。“水通”句写福州水路交通便利,可以直达海洋;“山入”句则写福州的山峰耸入云霄,气势雄伟,景色壮观。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福州的自然景观,也表现了福州的开放包容精神。

“题句只疑南斗避,倚栏还为夕阳留。”诗人题写了自己的诗句,但似乎有些担心鸟儿飞进城中而不敢落下,只好倚靠在栏杆上,等待夕阳西下。诗人以“只恐”“不敢”等词语表达自己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福州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开阔雄浑,充分展示了福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同时,诗人作为地方官员,其责任担当和使命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