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断鸰原鬓欲霜,那知此会复滁阳。
鲤庭幼学年光逝,姜被秋同夜漏长。
归梦漫随宾雁杳,素餐聊取婢鱼尝。
明朝驿柳仍愁折,烟水吴陵正渺茫。

译文

我望着故乡的山峦,鬓毛已经斑白,却不知道这一次重逢又是多久。
你小时候在鲤庭读书,时光流逝,如今已是年华老去,姜被秋夜长,思念之情更加浓重。
归梦如同飞雁一般飘散,而我却只能品尝着鱼虾之味,生活贫苦。
明天早晨,驿柳依然让人愁苦,吴陵在茫茫烟水之间,更显得遥远。

注释

  1. 目断鸰原:目断,望见;鸰原,指兄弟的家乡。

  2. 那知此会复滁阳:那知,哪里知道;滁阳,地名。

  3. 鲤庭幼学:鲤庭,指鲤庭书院,一个学习场所;幼学,指年轻时的学者。

  4. 姜被秋同夜漏长:姜被,指姜被湖,一个湖泊;秋同夜,指秋天的夜晚;漏长,指时间很长。

  5. 归梦漫随宾雁杳:归梦,指的是诗人对家的思念;宾雁,指的是信鸽;杳,意为消失不见。

  6. 素餐聊取婢鱼尝:素餐,指吃白食;婢鱼,指小虫或小鱼;尝,指品尝。

  7. 明朝驿柳仍愁折:明朝,指的是明天;驿柳,指的是驿路上的柳树;愁折,指柳条因风力作用而折断。

  8. 烟水吴陵正渺茫:烟水,指的是烟雾和水面;吴陵,指的是苏州附近的一座古城;渺茫,指模糊不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仲仁兄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首句“目断鸰原鬓欲霜”描述了诗人远眺故乡的场景,眼含泪水,鬓角斑白,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伤。第二句“那知此会复滁阳”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重逢又是一场别离的无奈与悲凉。接下来的几句则是描绘了两人分别时的情境,如“鲤庭幼学年光逝”,“姜被秋同夜漏长”,以及“归梦漫随宾雁杳”、“素餐聊取婢鱼尝”,都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不舍。最后一句“明朝驿柳仍愁折”以“愁折”来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情绪。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岁月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