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寻春不觉春,初来江燕自亲人。
旧巢何处不飞去,莫是空梁已落尘。

日日寻春不觉春,初来江燕自亲人

旧巢何处不飞去,莫是空梁已落尘

【注释】

  • 日日寻春:每日都去寻找春天。
  • 不觉春: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春天。
  • 江燕:燕子。
  • 自亲人:自然亲近。
  • 旧巢:以前筑巢的地方。
  • 莫是:莫非。
  • 空梁:空荡的屋梁,这里比喻没有生机的景物。
  • 落尘:灰尘堆积。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诗作。诗人以燕子作为吟咏的对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在这首诗中,“日日寻春”与“不觉春”相呼应,展现了诗人不断寻觅春光、却未能真正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燕子的视角,将春天的到来比作一个自然的过程,而燕子则是这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初来江燕自亲人”这句中的“自亲人”不仅描述了燕子对新家的熟悉和亲切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尽管春天已经到来,但诗人仍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燕子选择在新居筑巢,体现了它对新生活的渴望和适应。同样,诗人虽然身处美好的环境中,却依旧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空虚和寂寥。

最后一句“莫是空梁已落尘”,则用了一个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诗人心中的疑惑和不安。这里的“空梁”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或曾经的憧憬,而“落尘”则暗示了这一切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被遗忘。这一意象既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与整首诗的意境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寻春词二首》通过燕子的视角,巧妙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消逝。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共鸣于其中的喜悦、失落和希望。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哲理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