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催寒序,他乡动客愁。
君方随旅雁,我独怅鸣驺。
斗下分雄剑,霜前怯敝裘。
暮云将鹤去,何日到扬州。

以下是对卢龙云《送乡友之扬州》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木叶催寒序,他乡动客愁。”
  • 描述时间进入初秋,树叶已经飘落,气候开始转寒。
  • “他乡”意味着朋友即将离开家乡远行。
  • “动客愁”表达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感到的忧愁和不安。
  1. 第二句“君方随旅雁,我独怅鸣驺。”
  • “君方随旅雁”指的是友人即将随着迁徙的大雁一起远行。
  • “我独怅鸣驺”中的“怅鸣驺”表达了诗人独自乘坐马车时的孤独感。
  1. 第三句“斗下分雄剑,霜前怯敝裘。”:
  • “斗下分雄剑”形容了剑刃在阳光下闪耀的景象。
  • “霜前怯敝裘”描绘了在寒冷的霜露中,诗人穿着破旧的皮衣感到寒冷的情景。
  1. 第四句“暮云将鹤去,何日到扬州。”
  • “暮云将鹤去”形象地描述了黄昏时分,云彩与鹤一同飞去的景象。
  • “何日到扬州”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归来时间的不确定和期待。
  1. 第五句“暮云将鹤去,何日到扬州。”
  • 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友人归来的期盼。
  • 这句话与前面的内容形成呼应,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1. 第六句“斗下分雄剑,霜前怯敝裘。”
  • 通过对比“斗下”“霜前”两个场景,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敝裘”进一步衬托出诗人生活的艰辛和节俭的性格。
  1. 第七句“暮云将鹤去,何日到扬州。”
  • 这句诗以问句形式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未来归期的关切和期待。
  • 这种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