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尔云中雁,春深又北翔。
如何天畔客,岁久尚南荒。
心岂虞缯缴,谋非为稻粱。
静观群物理,漂泊负随阳。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之一,共二首。第一首是《闻雁》,第二首是《送别》。

译文:
羡慕你们在云中的雁群,春天深入了又向北飞翔。
如何成为天边漂泊的人,岁月久远还留居南方荒原。
心中难道没有对渔网的畏惧吗,谋划不是为了稻粱谋。
静观自然万物的变化,飘泊不定负随阳。

赏析:
这首诗以“闻雁”为题,描绘了一群雁南飞的场景。诗人通过对雁群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首联“羡尔云中雁,春深又北翔。”诗人通过赞美云中的雁群,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春天来临,雁群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它们向北飞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诗人羡慕它们的自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即追求自由,不受拘束。

颔联“如何天畔客,岁久尚南荒。”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雁群的生活状态。作为天边的客人,雁群年复一年地在南方荒原上度过漫长的岁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岁月如流水般逝去,人生也如同雁群一样,经历着无尽的变迁。

颈联“心岂虞缯缴,谋非为稻粱。”诗人进一步剖析了雁群的生活动机。雁群并不担心被捕捉或伤害,它们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同样,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不是被世俗的利益所束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尾联“静观群物理,漂泊负随阳。”诗人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了解到一切都在遵循一定的规律,无论是雁群还是人。而自己则选择了漂泊的生活方式,背负着生活的压力,但仍然努力前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通过咏叹雁群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诗人以雁为喻,揭示了生活的真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