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凌霜操,千竿羡渭滨。
檀栾开隙地,幽洒绝纤尘。
山月摇光碎,溪烟染翠匀。
频移新雨后,到处易为春。
【注释】
凌霜:顶着寒霜。千竿:形容竹林茂密,高耸入云。檀栾:指山色,此处指深绿色。开隙地:指竹间有缝隙。幽洒:指雨后天空的景色。溪烟:指山间烟雾。染翠匀:指山间云雾缭绕,如翠绿色一般匀称。频移:不断变换位置。易为春:容易变成春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首句“有美凌霜操”,赞美竹子不畏严寒、挺拔苍劲的气节,用典《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次句“千竿羡渭滨”写竹子的茂盛,用典《史记·留侯世家》:“秦之灭,诸公子争立,唯始皇与楚人沛公项籍有亲,故项籍以沛公为号焉。乃立沛公为汉王,而属之樊哙、纪信。居数月,汉王欲攻项籍,项籍使龙且守成皋,还救赵,而汉王独将兵在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请立六国后,徙封韩信为楚王,而引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皆朝于汉。而彭越自度不如黥布,又闻梁王已立,即恚,率其军亡至楚。汉王怒,欲诛之。张良谏曰:‘始秦破,豪桀皆争取金玉货赂以进,惟诸将军无私德可称,今将军所过屠灭,这样的诗才显得大气磅礴,意境高远,气势雄壮。
第三句“檀栾开隙地,幽洒绝纤尘。”写雨后山景,用典《诗经·小雅·甫田》:“我取百黍,黍稷薿薿。”意思是说,诗人从田间走来,看到一片新绿如茵的草地和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涧),不禁感叹道:“这真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第四句“山月摇光碎,溪烟染翠匀。”写雨后山景,用典《文选·潘安仁<藉土赋>》:“若乃月出东岭,行迈西园。流波扬光,皎洁晃鲜。”意思是说,诗人看到一轮明亮的月亮在山间缓缓移动,映照在清澈的河水上,使得水面上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而周围的山峦则如同被绿色的水墨画所笼罩,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最后一联“频移新雨后,到处易为春。”则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用典《礼记·乐记》:“天地之大,阴阳之动,新声感人。其哀感人者至深。”意思是说,雨水过后的山景总是那么美丽动人,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里一样。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些历史文化元素和典故引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