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才二日,蓂荚为谁新。
散吏偏能暇,他乡别有春。
简编聊自悦,花鸟渐堪亲。
物态长如此,微名强傍人。

注释:

  • 青阳,古代指太阳初升的地方。二日,指农历的二月初一。
  • 蓂荚,古代用来占时令的信物,形如荚,上面有月痕。为谁新,意谓为何此时出现。
  • 散吏,闲散之官吏。偏能,偏偏能够。
  • 简编,书卷等物。聊自悦,姑且使自己愉悦。
  • 花鸟,指春天的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
  • 物态长如此,万物的状态往往这样。微名强傍人,微薄的名声也常常被人所利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初春二日所作。诗人以“青阳才二日,蓂荚为谁新”开篇,描绘出一幅春天的景象。这里的“青阳”指的是初升的太阳,而“二日”则是农历的二月初一。诗人通过观察信物——蓂荚上的月痕,来推测时间的变迁。他发现这些新出现的月痕,似乎是为了告诉人们春天已经到来。
    接下来的诗句“散吏偏能暇,他乡别有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他感叹自己身在异乡,却无法像那些闲散官吏那样享受闲暇的时光,只能在他乡度过这个春天。这里的“他乡”指的是诗人的所在之地,而“别有春”则是指那里的春天与自己的家乡不同。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致和生活琐事。他写道“简编聊自悦,花鸟渐堪亲”,表示虽然自己身处闲散之官,但却可以通过阅读和观赏花鸟来寻找内心的愉悦。这里的“简编”,既可以指书籍,也可以指书信等物品;而“花鸟”则代表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最后一句“物态长如此,微名强傍人”,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世间万物的状态往往是如此,即使是微小的名声也常常会被人所利用。这里的“微名”指的是微小的名声,而“强傍人”则是指强行依附于他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认为它们并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