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绶辞荣日,黄冠入道时。
嵩阳元法地,章水亦瑶池。
柱藉千年镇,宫开万寿基。
睹河思禹绩,移颂大江湄。
【注释】墨绶:古代官吏的官服。黄冠:道士所戴的帽子,这里指道家。嵩阳元法地:指嵩山的太室山。章水:即颍水、颍河。瑶池:神话中的仙境。柱藉千年镇:比喻铁柱宫历史悠久。万寿基:万年长寿的意思。移颂大江湄:指对禹功的歌颂。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作者借咏铁柱宫,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忧虑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气势磅礴,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清新自然。
墨绶辞荣日,黄冠入道时。
嵩阳元法地,章水亦瑶池。
柱藉千年镇,宫开万寿基。
睹河思禹绩,移颂大江湄。
【注释】墨绶:古代官吏的官服。黄冠:道士所戴的帽子,这里指道家。嵩阳元法地:指嵩山的太室山。章水:即颍水、颍河。瑶池:神话中的仙境。柱藉千年镇:比喻铁柱宫历史悠久。万寿基:万年长寿的意思。移颂大江湄:指对禹功的歌颂。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作者借咏铁柱宫,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忧虑之情。全诗意境雄浑阔大,气势磅礴,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清新自然。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注释: 已荷丝纶诏,难忘岵屺心。——我已经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心中难以忘怀那遥远的家乡。 松楸看渐远,雨露感弥深。——看着那棵松树和墓碑,我感受到岁月的变迁,雨水和露水让我更加思念故乡。 爱日欢能几,终天恨不禁。——虽然每天的生活都很快乐,但我却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显扬知未艾,宁自愧朝簪。——我知道自己的才能尚未得到施展,但我并不感到惭愧,因为我仍然保持着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赏析:
【注释】 1.追远:追念先人。 2.阳城:指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以“自得”名其居,世称阳城先生。 3.狄相思:指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4.陔兰:指《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痛,兄弟孔怀。此哀彼哀,是独何伤。”常棣是萱草的一种,即“忘忧草”。 5.风木:借指父亲。 6.乌养:乌鸦反哺之德,比喻孝顺。 7.遗经:指《尚书·舜典》中的“钦若昊天,敬哉有虞!……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注释】 瞻(zhān):远望。天近:天高。王程:出使王事的路程。计日长:计算日子长,指时间久。榻(zha)思:思念。仲举:东汉人陈寔(shí),字仲举,为官清廉,不与权贵往来,以节俭著称。御喜:皇帝高兴。嵩呼(suō hū):古代一种礼仪形式。动一阳:阳气开始出现。嵩呼,指山呼。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诗人在长安分别两位友人入朝拜见的情景。首联写友人入朝,仰望长安城之高
在探讨《铁柱宫二首有序》这组诗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其作者卢龙云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卢龙云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与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们的情感。 首先来看《铁柱宫二首有序》。这首诗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包含四句。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的是铁柱宫中的祭祀情况以及相关的法术。第二部分则表达了对于这种法术的赞扬和对未来的期盼。整体上,这组诗歌通过对古代祭祀仪式的描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分析,重点从手法、情感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联“寄兴多山水,凭谁为赏音”,意思是寄情于山水之间,希望有谁能与我共同分享这份愉悦。诗人以“山水”为寄托,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即“寄兴”二字。 颔联“远书仍问业,异地更论心”
注释: - 青阳,古代指太阳初升的地方。二日,指农历的二月初一。 - 蓂荚,古代用来占时令的信物,形如荚,上面有月痕。为谁新,意谓为何此时出现。 - 散吏,闲散之官吏。偏能,偏偏能够。 - 简编,书卷等物。聊自悦,姑且使自己愉悦。 - 花鸟,指春天的花草树木和飞禽走兽。 - 物态长如此,万物的状态往往这样。微名强傍人,微薄的名声也常常被人所利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初春二日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