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阳城教,偏多狄相思。
陔兰生永慕,风木有馀悲。
捧檄伤乌养,遗经重燕贻。
承恩看奕叶,方信显亲时。

【注释】

1.追远:追念先人。

2.阳城:指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以“自得”名其居,世称阳城先生。

3.狄相思:指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4.陔兰:指《诗经·小雅·常棣》:“死丧之痛,兄弟孔怀。此哀彼哀,是独何伤。”常棣是萱草的一种,即“忘忧草”。

5.风木:借指父亲。

6.乌养:乌鸦反哺之德,比喻孝顺。

7.遗经:指《尚书·舜典》中的“钦若昊天,敬哉有虞!……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重燕贻:指孔子在鲁国任司寇时,摄行天子之事,诸侯朝聘者必致礼于孔子。这里泛指代行王政。

8.奕叶:形容子孙众多。

9.方信:这才相信。

【赏析】

此诗为张显所作,据《隋书·经籍志》载,张显字景阳,东晋诗人,曾作《游子吟》一诗以寄情,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见其人性情高洁。

前四句写自己从阳城的教化中领悟到的道理。“自得阳城教,偏多狄相思”,意思是说自从接受了阳城先生的教诲之后,心中便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因为“偏多”而感到特别的痛苦。后四句则写自己受到朝廷的重用和厚待,以及这种恩遇对自己的影响。“捧檄伤乌养,遗经重燕贻”,“捧檄”是说奉皇帝之命出使;“伤乌养”是说因奉诏而离开京城,去到遥远的边地。“遗经重燕贻”则是说在途中经过燕地,看到孔子曾经在那里摄行王政,于是感叹孔子的圣德和仁爱,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使命和重任,因而对孔子表示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对朝廷的恩遇也深感感激。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但寓意深刻,表现了作者对儒家学说的信仰及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全诗以叙事为主,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