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维桑里,偏多伐木情。
山光连众壑,云气抱孤城。
地有人怀玉,途逢客聚星。
不缘今夕酒,何以见同声。
【解析】
“自入维桑里,偏多伐木情”:自从进入这个村庄,就有很多砍伐树木的情思。
“山光连众壑,云气抱孤城”:山色与众壑相连,云雾笼罩孤城。
“地有人怀玉,途逢客聚星”:此地有藏身之所,人如怀玉,途中遇到客人,聚集成群。
“不缘今夕酒,何以见同声”:如果不是今天晚上喝酒,怎么能听到彼此的同声共鸣。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写诗人在湟川访友饮酒,与友人相谈甚欢的情形。首联“自入维桑里,偏多伐木情”,诗人从自己来到湟川的山村说起,说自己初到这裹,便有了很多种“伐木”之想,因为这里的山山水水,都那么令人陶醉,令诗人流连忘返。“伐木”是诗人来到湟川后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也是诗人对湟川的一片深情。次联“山光连众壑,云气抱孤城”,描写的是诗人站在湟川的高处,远望四周的景象。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由高至低,视野逐渐开阔。“连”字用得十分准确、贴切。“众壑”指的是湟川四周的山壑,而“孤城”则是说湟川的县城。诗人把“孤城”和“众壑”联系在一起写,不仅写出了湟川县城的孤寂和清冷,也写出了湟川山势的险要。“连”“抱”二字用得也十分传神,写出了诗人所见景象的整体效果。第三联“地有人怀玉,途逢客聚星”,是说在湟川这里,人们都很富足,而且都有高尚的品质;而路上遇到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聚集在一起。第四句“不缘今夕酒,何以见同声”,诗人用“今夕酒”点出主题,说明诗人之所以来到这里,就是想要和大家共饮一杯酒,通过共饮来增进友谊。“何以见同声”一句,是说如果不是为了今晚一起饮酒,又怎么能知道大家都心志相同呢?诗人的这一席话,表达了自己对湟川人的赞赏之情。
“伐木”、“孤城”、“怀玉”、“聚星”、“同声”等词语用得十分贴切,既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也表现了湟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