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三年外,题诗问月岩。
风尘今道路,宾主孰东南。
酒态应还美,诗篇任自耽。
江州司马泪,何地湿青衫。

记忆三年外,题诗问月岩。

风尘今道路,宾主孰东南。

酒态应还美,诗篇任自耽。

江州司马泪,何地湿青衫。

诗歌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驿舍壁间留咏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感慨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首句“记忆三年外”即表明了这种时间上的距离感。接下来的句子“风尘今道路,宾主孰东南”则进一步描绘了当前的现实状态:在风尘仆仆的旅途中,诗人不禁思考着自己与故人的位置关系。

第三、四句“酒态应还美,诗篇任自耽”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由的情感。诗人借酒浇愁或借诗抒怀,都显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的态度。最后两句“江州司马泪,何地湿青衫”则是全诗情感高潮的体现。这里的“司马”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某个特定的人物或事件的隐喻。而“江州司马”通常与贬谪的身份联系在一起,泪水与湿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而伤感的情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驿舍壁间的留咏之作进行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复杂感受。其中,“记忆三年外”、“风尘今道路”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思。特别是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心境,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变化,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首诗也可以被视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经历的一种记录。它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反映了个体在其中的挣扎与抗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忧愁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的深刻反映。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个人命运的起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