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谢游俱远,兴亡代几更。
双林苍霭入,一径黛烟横。
胜地何常主,青山不世情。
倚阑方罢酒,风静听禽声。

这首诗描绘了谢公墩的景色和氛围,以及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心情。以下是逐句翻译:

  1. 谢公墩:谢公墩,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谢安故居,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东郊。这里曾经是东晋时期的权臣、宰相谢安的隐居地。
  2. 王谢游俱远:王谢,指的是古代两位显赫家族的合称,即王羲之的后裔和谢安的子孙。王谢两家都是当时江南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显赫。
  3. 兴亡代几更(“兴”与“亡”分别代表兴盛和衰败):“兴亡”一词常用来形容国家或朝代的兴衰更替,这里的“几”表示多次,意味着历史变迁频繁,朝代更迭不断。
  4. 双林苍霭入(“双林”指代两棵茂密的树木):苍霭,形容天空中的云气苍茫迷蒙,给人以深远的感觉。
  5. 一径黛烟横(“一径”指一条小道,“黛”是一种深黑色,这里用来形容烟雾的颜色):黛烟,形容烟雾如同墨色一样浓重。
  6. 胜地何常主(“胜地”指的是风景优美的场所):胜地,指那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7. 青山不世情(“青山”指的是山峦,“世情”指的是世间情感或世事变迁):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然山水永恒不变的赞美,也暗示着人世间的情感变化无常。
  8. 倚阑方罢酒(“倚阑”指靠在栏杆上),风静听禽声(“禽”指鸟,“静”表示安静):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于是停下手中的酒杯,静静地聆听鸟儿啼鸣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谢公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古朴的江南水乡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历史兴亡和个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