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殿元虚敞,披襟更纳凉。
飙含槐柳色,气袭芰荷香。
解阜歌虞帝,清泠快楚王。
炎氛俱涤尽,夏日正堪长。
【注释】
1、天界:指天上。2、殿阁:台阁。3、薰风自南来:语出《楚辞·招隐士》:“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4、殿阁生微凉:指天气转热,暑气渐消。5、飙(biāo):旋风。6、芰(jì)荷:荷花的别称。7、“解阜”句:语本《庄子·齐物论》:“孔子适楚,出于林中,见猨(jiù)者冠缨绝而意不得,曰:‘彼其有意,以道与我周旋也。’”8、清泠:清凉。9、炎氛:炎热的气候。10、正堪:正好,恰好。
【赏析】
《天界社集赋得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二首》,此诗作于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诗人在夏日赴友人之请,与友人相聚于天界寺,饮酒赋诗,并即景抒情,写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皆咏自然景物,无涉人事,纯为咏物之作,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其一首联写诗人赴宴前的感受。首句点明地点,是天界寺,第二句写赴宴前的所见所感。诗人来到天界寺后,顿觉凉爽起来,于是脱下外衫披在身上,纳凉乘凉。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因暑热而产生的一种渴望凉爽的情绪,同时也暗示出他即将赴宴的喜悦心情。
颔联描写了夏天特有的景象,即清风习习,槐树柳树的枝叶随风摇曳,荷花散发出清香。诗人将自然界的清风、绿树、荷花等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夏日的凉爽气息。其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含”、“袭”、“解”等动词,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细腻入微的描写能力。
颈联则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炎热氛围。诗人通过想象中的虞舜和楚王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炎热天气的无奈以及对清凉之地的向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古人比作今人,将古人的遭遇与自己的遭遇相联系,从而抒发了自己对夏日炎热的感慨之情。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夏日炎热天气的看法和看法。他认为,无论多么炎热的天气,终将被驱散和涤荡干净。因此,夏日正是一个最适合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好时节。这一结尾既呼应了前面的内容,又给全诗增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夏日炎热天气的无奈与感慨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