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芳原胜,谈玄道院深。
野霞纷掩映,林木更萧森。
姹女丹从授,贤人酒谩斟。
羽觞移就月,杂坐听鸣琴。
初夏出南郊历天坛至神乐观道院宴集得深林二字四首
- 历览芳原胜,谈玄道院深。野霞纷掩映,林木更萧森。
注释:我游览了美丽的原野,那里的风景更加优美。在谈论玄学(道家的哲学)的道院里,景色更加幽深。野花在霞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而树木则显得更加苍翠而幽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美丽的原野后,来到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深厚文化的道家道院。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的美与文化的氛围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 姹女丹从授,贤人酒谩斟。羽觞移就月,杂坐听鸣琴。
注释:那位女子(姹女)向我传授了神奇的丹药;那位贤人(可能是朋友或老师)随意地为我倒满了一杯酒。我们举起酒杯,月亮升到了天空中,我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听着那悦耳的音乐。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愉悦心情。他不仅享受着美食佳酿,还欣赏着美丽的月光和优美的音乐,感受到了一种难得的宁静与和谐。这种场景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雅致情怀,也反映了他们追求自然、和谐与美好的生活态度。
- 野草侵阶色不鲜,苔痕上阶碧如烟。
注释:杂草侵占了台阶的颜色,使得它失去了原有的鲜艳;青苔的痕迹覆盖在台阶上,呈现出一片碧绿色,仿佛烟雾弥漫。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植物生长情况,展现了岁月流转对庭院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的变化。杂草的生长使原本鲜艳的台阶失去了色彩,而青苔则覆盖在上面,使其颜色变得更加深沉。这些细节描绘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排幽壑势难为。
注释:山色在雾气中显得朦胧而神秘,雨中的山景也别有一番奇观;想要推开山间的云雾,让山谷变得清晰可见,却难以做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雨中山林的美景。作者通过“山色空蒙”和“雨亦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朦胧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欲排幽壑势难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力的敬畏之情,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整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