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教从谁仰范模,义门今在凤山隅。
君陈本自心为政,公艺何须忍作图。
堂构功高人并美,棣兰色秀晚全敷。
由来召顺膺多福,试听斯干颂岂无。
邓氏孝友堂。
风教从谁仰范模,义门今在凤山隅。
君陈本自心为政,公艺何须忍作图。
堂构功高人并美,棣兰色秀晚全敷。
由来召顺膺多福,试听斯干颂岂无。
注释:①邓氏:指东汉名将邓禹的家族。②凤山:山名,在南阳郡内。③召顺:招引顺利。④斯干:《诗经》中的一篇赞美周文王的诗篇。
风教从谁仰范模,义门今在凤山隅。
君陈本自心为政,公艺何须忍作图。
堂构功高人并美,棣兰色秀晚全敷。
由来召顺膺多福,试听斯干颂岂无。
邓氏孝友堂。
风教从谁仰范模,义门今在凤山隅。
君陈本自心为政,公艺何须忍作图。
堂构功高人并美,棣兰色秀晚全敷。
由来召顺膺多福,试听斯干颂岂无。
注释:①邓氏:指东汉名将邓禹的家族。②凤山:山名,在南阳郡内。③召顺:招引顺利。④斯干:《诗经》中的一篇赞美周文王的诗篇。
《回车巷世传蔺相如避廉颇处》是明代诗人卢龙云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首句“国事艰危里”: - 这句诗以简洁的四字开篇,直接点明了国家所面临的困境和危险,为全诗定下了沉郁悲壮的基调。在国家存亡的关头,诗人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关切。 2. 次句“君心属望初”: - 这句诗描绘了国君(可能指君主或领导)对国家的前途抱有一线希望,但这种希望还显得非常渺茫
《土酋四首有引 其二》是明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翻译: - 俯仰追前事,令人恨里隆:回顾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无比的悔恨。 - 青衿还丧气,赤燧有何功:那些曾经满怀希望的年轻人现在却失去了信心,而赤燧(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又有什么功劳呢? - 单骑颜偏壮,群谋见略同
邑中槐树 元非王相宅,庭下亦三槐。 嫩绿盈春榭,繁阴覆夏台。 政闲喧自息,吏散鸟堪来。 阴德差无忝,他时莫浪猜。 注释: 1. 元非王相宅:意为并非是贵族或高官的府邸。 2. 庭下亦三槐:庭院下也有三株槐树。 3. 嫩绿盈春榭:春天的时候,嫩绿的槐叶充满了春日的庭院。 4. 繁阴覆夏台:夏天的时候,茂密的槐荫覆盖了夏日的凉台。 5. 政闲喧自息:当政事不忙碌时,喧闹声自然会减少。 6.
译文: 我族与朝廷非亲,只空言依附大汉朝。 冲锋陷阵的勇将能有几人?授以兵权的人真是无双。 只能追杀骄横的敌人,谁让我杀降俘之人? 哀哀的巷哭传来,泪水染红西江水。 注释: 1. 土酋四首有引 其一:这是一首描述土酋(边疆民族首领)的诗。其中“土酋”指的是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2. 族类元非我:我族不属于朝廷。这里的“族类”泛指某个部落或家族,“我”指的是作者所属的汉族。 3. 徒云附大邦
【注释】 土酋:土司,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的称呼。 引:即《咏史》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面:形容人面貌白皙。 丹衷:指忠诚之心。 曲突:指用木炭代替薪柴做饭,避免火灾。 负刍裘:指被剥削得一无所有。 狡虏:指狡猾的敌人。 蒸黎:百姓。 多难:指国家动乱不安。 堪忧:值得忧虑。 【译文】 你的面容虽然白皙,但忠诚之心却未曾投献朝廷。 你受到皇恩的庇佑,但却成为那些曲突徙薪的客人。
《土酋四首有引·其三》是明末清初诗人卢龙云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①句:“比屋还耕凿,田园半已荒。” 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凋敝,农田被遗弃,无人耕作。这句诗通过“比屋”和“田园半已荒”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的萧条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切关注。 2. 第②句:“云何邀上赏,遽尔启侵疆。” 反映了统治者的傲慢与无知,他们不尊重农民的辛勤劳作,反而轻易地挑起争端
北上辞先墓二首其一 四序春回转,重泉夜永藏。 有怀空陟岵,无地不沾裳。 列鼎嗟何及,趋庭恨倍长。 九原难复作,风木古来伤。 诗句释义 1. 四序春还转:四季轮回,春天又回到了人间,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时间的流逝。 2. 重泉夜永藏:在深深的地下世界,夜晚如此长久,象征着生命的永恒和神秘。 3. 有怀空陟岵:怀念逝去亲人时,只能遥望他们所在的高处。 4. 无地不沾裳:泪水无法停歇,湿润了衣裳。
【注释】 1、阒(qù)寂:静;静寂。 2、樵(qiáo)山:在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汉初置县,故城在今河南方城市西南二十里。 3、先人:指已去世的祖父或父亲。敝庐:简陋的房子。 4、经岁别:一年之中分别多次。 5、避乱:躲避战乱。更城居:在城中居住。 6、阴德:阴间之德,指死后积下的善行好德。遗经:指《易传》。邺架:晋石崇藏书楼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7、暂归:暂时返回。环眺:环顾眺望。伫:停留
自城中还至乡园二首 其二祖泽贻遗远,亲庭嗣述来。 山林欢未足,风木思堪哀。 魂魄思丰沛,班斓忆老莱。 满庭今对客,笑口未曾开。 注释:祖泽贻(yí)遗远:祖父留下深远的遗训。祖泽贻,指祖父。 亲庭嗣述来:在家乡继承先人的家业。亲庭嗣,在家承接先人遗留下来的基业。 山(shān)林欢未足:指山林中的快乐还不够。 风(fēng)木思堪哀:因思念父亲而悲伤不已。风木,比喻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辈。
【解析】 此诗首联写榕树,次联写诗人因忆子厚而作,三联写榕树之高,四联写榕树之盛,五联写榕树之老。最后两句以“甘棠”自比,抒发了对贤者的怀念之情。全诗意境清丽,含蓄蕴藉。 【答案】 ①双榕:两棵榕树。②苍黛:指榕树的枝叶茂盛苍绿如黛色。③莺啼乱叶飞:形容春末夏初时榕树上鸟鸣雀跃,叶子纷乱飘落的景象。④甘棠:比喻贤才。⑤和者稀:指贤者稀少
【诗句解析】 - “四海年来羽檄频”: 这句描述了从全国各地收到的频繁的军事文书,强调了战争的广泛性和紧急性。 - “宵衣长念𩛙兵臣”: 这里的“宵衣”,意指夜以继日地思考和准备,表示对军事决策的深思熟虑和重视。而“𩛙兵臣”即前线的将领或士兵,表达了对前线将士们的关怀与挂念。 - “松楸故里心难系”: “松楸”指的是墓地,这里用来比喻故乡的土地;“故里”指家乡
【注释】 1. 汉庭:汉代皇宫。2. 司农:古代官名,掌管全国的农业财政。3. 粤(yuè):古代地名,这里泛指广东地区。4. 诗盟:诗人之间的友好盟约,即结为知己好友。5. 国工:指国家的重要官员。6. 客自歌狂休叹凤:客人自己唱歌狂野,不要叹息凤凰之美好。7. 慕弋不惊鸿:羡慕弋人不惊动飞鸟。8. 黄花栗里初三径:黄花盛开时,在栗树深处的小路中。9. 丛桂淮南旧八公:形容秋天桂花盛开的景象
译文 晚泊荒野人常占据白鸥沙,今晚同舟共赏落霞。 几声鸿雁鸣停客棹,蒹葭一水望仙槎。 风含露下炎蒸散,月拥潮平逸兴加。 何处鸣榔听不尽,推篷真乐在渔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泊的诗。首句“野人常占白鸥沙”,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次句“今夕同舟对落霞”,展现了与朋友共享美丽夕阳的画面;第三句“鸿雁几声停客棹”,描绘了鸿雁鸣叫时船桨停下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注释: 1. 才名共仰三川旧:才名,才能和名声。三川,指古代的四川地区。旧,以前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大家都仰慕三川(即四川)的才名。 2. 治行咸推百粤先:百粤,泛指南方各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的治理行为都被南方各地所推崇。 3. 郡以分猷看展骥:郡,这里指的是地方官。猷,计谋、策略。展骥,让千里马奔跑,比喻人能够施展才华。这句话的意思是,郡官在分策中看到了你的才华。 4.
这首诗是陈司训的《膺奖》。 诗句释义: 1. 璧水谈经道已尊 - 璧水:指陈司训的住所或办公地点。这里指他在这里谈论经书已经受到尊重。 2. 霜台飞檄誉兼存 - 霜台:指官府或者朝廷。飞檄:古代文书,用来传递紧急军情或命令。这里指陈司训的声誉被广泛传播。 3. 苏湖教化新移俗 - 苏湖:泛指江苏和浙江一带,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经济都非常发达的地区。移俗:改变习俗。这里指陈司训在这里推广教育改革
诗句解析: 1. 冬来犹及寄双鱼 - 这句表达了尽管季节已进入冬天,诗人还是寄出了信和礼物(双鱼),显示了他想要传达的信息或感情。 2. 岂道翻成绝笔书 - 暗示原本打算书写的内容可能因某种原因未能完成,这里的“绝笔书”指的是最终没有完成的书信。 3. 壮志未能周五岳 - “周五岳”在这里可能是对“五岳”的谐音或象征用法,意味着虽然有宏伟的志向,但未能实现。 4. 残编谁为惜三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