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微茫识路长,衔泥时带落花香。
绸缪岂为防阴雨,栖息从来托画梁。
择木不教群鸟妒,将雏能待九霄翔。
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

巢燕

海国微茫识路长,衔泥时带落花香。

绸缪岂为防阴雨,栖息从来托画梁。

择木不教群鸟妒,将雏能待九霄翔。

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

注释:

  1. 海国微茫识路长:比喻燕子在广阔的海上飞翔,虽然视线模糊不清,但是它们仍然可以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
  2. 衔泥时带落花香:燕子衔来湿泥,嘴里还带着花朵的香气,这是它们筑巢的材料。
  3. 绸缪岂为防阴雨:燕子选择在有遮挡的地方筑巢,不是为了防备阴雨天气,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巢更加坚固。
  4. 栖息从来托画梁:燕子选择在有装饰的屋梁上筑巢,这是因为它们觉得那里比较安全。
  5. 择木不教群鸟妒:燕子在选择筑巢的地方时,会避开其他鸟类,因为它们不希望引起其他鸟类的嫉妒。
  6. 将雏能待九霄翔:燕子把幼鸟养育长大,希望它们能够展翅高飞,达到万里高空。
  7. 即论秋去春还至,旧垒依然王谢堂:无论季节如何更替,燕子的旧巢始终如一,就像王谢两族的宅院一样,历经沧桑却依旧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燕子的行为和习性,表达了对自由、坚韧、和谐生活的美好向往。燕子在广阔的海洋中飞翔,不畏艰难,即使视线模糊也能找到回家的路;它们选择在有遮挡的地方筑巢,不是为了防备阴雨,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巢更加坚固;它们在选择筑巢的地方时,会选择远离其他鸟类的地方,以免引起其他的嫉妒;它们把幼鸟养育长大,希望它们能够展翅高飞,达到万里高空;无论季节如何更替,燕子的旧巢始终如一,就像王谢两族的宅院一样,历经沧桑却依旧存在。这些行为和习性都体现了燕子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作者对这种精神风貌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