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声两度法曹留,菲薄何堪嗣远猷。
再世勋名追起草,百年天地附同舟。
腐儒通籍思何补,拙宦无阶合晚收。
待尔飞书来粤徼,帝城先起望英楼。
【注释】
答仲升二首:写给朋友仲升的两首诗。仲升,名不详。
家声:家族的名声。
法曹:指司法官。
菲薄:微薄,不丰厚。
再世:后世,来生。
追起草:效仿先人草拟文书。
同舟:比喻共同生活或工作。
腐儒:迂腐的书呆子,泛指读书人。
通籍:做官,指有官职。
拙宦:不得志,没有当上高官。
晚收:晚年收场不好。
帝城: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英楼:英武的楼台,指高大雄伟的建筑。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是诗人应诏赴阙后所作。诗中以颂扬仲升的文才和抱负,勉励仲升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作结,寄寓了作者对仲升的期望与祝愿。
开头两句“家声两度法曹留,菲薄何堪嗣远猷”,意思是说:我的家族名声已两度在法曹任上留下,我微薄的才能怎么能够继承先人的远大志向呢? 诗人通过“家声”和“嗣远猷”两个关键词句表达了自己对仲升的期许。其中“家声”、“家声”二字,既是诗人自谦之词,又暗含着仲升家族世代为官,颇有声望的意味;而“嗣远猷”三字则表明了仲升肩负起延续先人未竟事业的使命,具有崇高的意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仲升的期望与鼓励,希望他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光荣传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第三句“再世勋名追起草”,意思是说:再来一世,我要效仿先人起草公文,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里,“再世”一词既指今生,又指来世,表示仲升将超越前世,不断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决心;“勋名”则指功勋与名誉,表达了仲升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仲升的期望与祝福,希望他能以超凡的才智和毅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句“百年天地附同舟”,意思是说: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将与天地共命运,与国家共命运。这里,“百年”指一生,“天地”指大自然和社会环境,“同舟”则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共同前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仲升与国家、社会紧密相连、共同进退的祝愿和期望,希望他能够始终坚守岗位,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第五句“腐儒通籍思何补”,意思是说:作为一个迂腐的书呆子,虽然已经做了官(通籍),但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补充和帮助的。这里的“腐儒”一词既指书呆子,也带有自嘲的成分,表示诗人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通籍”指做官,“思何补”则是说思考如何能有所补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谦虚认识和对于仲升的期望与祝愿。他希望仲升能够超越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出色的人。
第六句“拙宦无阶合晚收”,意思是说:我现在担任一个不太重要的职位,没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地位和荣誉。这里的“拙宦”表示平庸的官职,而“合晚收”则是说应该早点结束这样的生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在官场上的无奈和失落感。他希望能够早日脱离这样的状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两句“待尔飞书来粤徼,帝城先起望英楼”,意思是说:等到你给我捎信来广东边境,我先为你建一座望京楼,作为纪念。这里的“粤徼”指广东边境一带,“帝城”则指京城,“望英楼”则是指一座用来眺望远方、象征英雄豪情的楼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仲升的深情厚意和对他未来的殷切期盼。他希望仲升能够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也期待着他能够为自己带来好消息,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整首诗以颂扬仲升的文才和抱负为主线,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对仲升的深深祝福和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