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
但夸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
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和金陵怀古六首吴
一自金车应闿阊,秣陵佳丽属吴王。
但夸卷土天为堑,肯信中流苇亦航。
风火楼船思赤壁,英雄部伍失丹阳。
当年筹策需人望,谁为东南惜仲翔。
注释
- 金车应闿阊:指孙权建立的吴国,使用金色战车迎接四方宾客,象征着国家政权的巩固和扩张。
- 秣陵佳丽属吴王:秣陵(今南京)是吴国的都城,这里的“佳丽”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这里暗指吴国的女性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卷土天为堑:比喻战争失败后,敌人再次集结力量进行报复,如同天堑一般无法逾越。
- 中流苇亦航:比喻即使是弱小的力量,只要坚持不懈也能取得成功,正如芦苇在河中航行一样。
- 风火楼船思赤壁: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里的“风火楼船”指的是周瑜的英勇智谋,而“思赤壁”则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 英雄部伍失丹阳:指东吴的将领们在战争中失去了许多士兵,反映了战争的巨大损失。
- 当年筹策需人望:暗示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有声望的人来制定政策,否则可能会引起不满或失败。
- 谁为东南惜仲翔:这里的“仲翔”可能是对某个人或某种行为的代称,表达了对东南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忧虑。诗中的“金车应闿阊”、“风火楼船思赤壁”等句子,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同时,诗人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人民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有关,如三国时期的吴国历史。吴国是三国之一,其历史充满了战乱与辉煌。诗人可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感慨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从而写下了这首《和金陵怀古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