卉木苍苍拂槛垂,诗篇谁与咏由仪。
薰风入座杯重把,细雨当阶席屡移。
四面波光摇握麈,一亭野色动摛词。
他乡此会应难数,能使儿童拟习池。

【注释】

卉木苍苍拂槛垂,诗篇谁与咏由仪。

薰风入座杯重把,细雨当阶席屡移。

四面波光摇握麈,一亭野色动摛词。

他乡此会应难数,能使儿童拟习池。

卉木苍苍:草木茂盛的样子。

拂:掠过。槛,指栏杆。

谁与:谁可以和。谁可以和作者一起作诗。咏:歌咏。

诗篇:指诗歌。

谁与:什么人?

谁可与诗人共同咏唱由仪。

咏:歌咏。由仪:这里指作者的字。

薰风:温暖的春风吹来。薰:芳香。

入座:进入宴席。

杯重把:酒杯斟满多次。

细雨:连绵的小雨。

当阶:面对台阶。

屡移:屡次移动。

握麈:执持麈尾(即手杖)。麈尾是手杖的一种,用牦牛尾制成。古代清闲高远之士常用以象征其高雅脱俗的情趣。

一亭:即一亭子。亭子周围有树木花草。

野色:野外景色。

摛:铺陈、描绘。

使:使得。

他乡:别的城镇或国家。此处指别地。

此会:这次聚会。应难数:很难得。

数:数算。

儿童:孩子们。

拟:模仿、仿效。习池:晋代周顗所居之池,后因以“习池”为清静幽雅之所。

【译文】

草木苍翠茂盛映着栏杆,谁能和我同吟由仪的诗句?

春风入席,我频频举杯;春雨润物,我频频移席。

四周波光摇曳,仿佛手持麈尾;一座小亭,风景宜人,令我挥笔赋诗。

在异乡难得有此盛会,能让我的孩子仿照晋代周顗的习池一样清静雅致的生活。

【赏析】

这首七绝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湖边亭子里聚会饮酒的惬意情景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心情。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首句起韵,写景开篇,先写环境。首句“卉木苍苍拂槛垂”,点出“闲”,“闲”字总领全篇,是全诗的中心。“卉木”二字,点明时间是春天,这是一首游春诗。《诗经·郑风》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溱洧方涣,士与女如云兮!”(《溱洧》)《诗经·齐风》中也有这样的诗句:“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两句是说,草木茂盛,枝叶繁密,长满了栏杆,垂下来遮住了窗户。这样,便为下文的“咏诗”作了铺垫。“谁与”二字,既承接上句中的“卉木”,又引出下文的“谁与”。

第二句“诗篇谁与咏由仪”,是说作者要与朋友一起吟诵由仪的诗篇。由仪是作者的朋友。这句的意思是说,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阳光明媚,我们不妨趁此机会,坐下来饮酒吟诗,互相切磋,交流感想,共同提高。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又是过渡到下面几句的具体描写。

第三句“薰风入座杯重把”,是说春风拂面,酒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春天里,我们坐在亭子里,一边赏玩周围的景色,一边饮酒吟诗,真是美不胜收啊!这四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作者游春的感受和心情。

第四句“细雨当阶席屡移”是说雨点洒落在台阶上,席子被雨水打湿了好几次。这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外面下雨,但我们仍然坐在一起喝酒吟诗,没有受到一点影响。这四句话写的仍然是作者游春的感受和心情,但角度有所不同。这四句话写得生动形象,使人感到好像身临其境,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中一样。

第五句“四面波光摇握麈”是说湖水波光粼粼,好像有人拿着麈尾在那里摇晃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湖面上的水波荡漾,好像有人在湖上挥动麈尾一样。这两句话写的是湖上的景色和动态。这两句既描写了湖上的景象,又描写了湖水的流动状态。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情和心境。

第六句“一亭野色动摛词”意思是说,这座小亭子周围的风景很美,使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描绘它。这句的意思是说,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来描绘它了。这六句话,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诗人游赏所见所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悠闲愉快的心情。

第七句“他乡此会应难数”,意思是说,在这样的场合,像这样的机会,恐怕是很难遇到的了。这里的意思是说,在别的地方是难以遇到这样的情况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别的地方是难以遇到这样的情况的。

第八句“能使儿童拟习池”,意思是说,能够使孩子们效仿晋代周顗的习池那样清静而优雅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能够使孩子们效仿周顗那样的生活了。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能够使孩子们效仿周顗那样的生活了。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与朋友在湖边亭子里聚会饮酒的情景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心情。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