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堞馀秋草,颓垣带夕阳。
当年曾下士,谁为语兴亡。

残堞余秋草,颓垣带夕阳。 当年曾下士,谁为语兴亡。

卢龙云在《王莽城二首》中描绘了一座被历史风化的古城,通过残破的高墙和长满秋草的矮墙,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现实的感慨。”当年曾下士”则透露出诗人曾经有过的谦逊或卑微,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流露出一股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变迁带来的哀愁,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诗句中的“残堞”指的是城墙上残留的高矮不一的垛口,而“颓垣”则是指因时间长久而变得破损不堪的城墙。这些描述传达出了一种荒凉和衰败的感觉,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曾经宏伟的城墙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当年曾下士”,这里的“下士”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诗人可能曾是某位有权势者的下属,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权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辉煌时刻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境况的无奈和悲哀。而“谁为语兴亡”则是诗人对一个重要人物的呼唤,可能是一位智者或者历史上的英雄,他们有能力也有机会改变历史的进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时代的变迁、个人的局限等),这样的呼唤没有得到回应,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无力感的一种抒发。这种无力感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