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湖光滉漾寒,扁舟明月浸渔竿。
磻溪事业应还在,不似羊裘只自安。

【注释】

①飞云洞:在江西铅山县东北,有十二个景点。②湖光:指湖水。滉漾:水波荡漾的样子。

③扁舟:小船。④磻溪:即磻溪,在今陕西渭南市北,相传是姜太公吕尚隐居的地方。⑤羊裘:用羊毛制的袍子。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作者任端明殿院学士、礼部侍郎知制诰时。诗人游览了江西铅山县的飞云洞十二景后,感慨颇多,写下此诗,以抒发自己对仕宦生涯的厌倦之情。

首句“一片湖光滉漾寒”,写诗人站在湖边,远眺那碧波荡漾的湖水,湖面映着寒月,一派宁静而幽美的景色。“湖光”二字,点出“湖”字,“漾”字,写出了水的动态,给人以美的感受。

接着第二句“扁舟明月浸渔竿”,写的是诗人乘船游湖赏景的情景。“扁舟”二字,表明这是一叶小船,“明月”二字写出了月光洒在船上、水中,照亮了渔人打鱼的工具。“浸”字,把月亮映到水中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感到仿佛自己也成了渔人之一。

第三句“磻溪事业应还在”,是说诗人想回到故乡,过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但想到故乡的事业可能已经没有了。这里的“磻溪”指的是磻溪村,传说姜太公曾在此地隐居,因此这里也泛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事业”一词,既指隐居,也暗含有政治理想。

最后一句“不似羊裘只自安”,是说自己与隐居者相比,并不觉得满足,仍然觉得不安。这句中的“羊裘”是指用羊毛制作的衣物,因为这种衣物轻便暖和,所以被隐居者所喜爱。诗人认为隐居者虽好,却未必就比得上自己,因而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像那些为天下着想的人一样才是对的。

这首诗语言朴实清新,意境幽美清旷,表达了一种超脱名利的隐逸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