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矣登长路,乘秋入上都。
与君暂离别,握手复踟蹰。
在昔投嘉会,振策事齐驱。
悠悠越念载,逐逐府中趋。
相怜语留滞,奋翼及桑榆。
归朝承睿奖,振拔不须臾。
【注释】
行矣:走吧。
登长路:走上长路。
乘秋入上都:秋天到了,我到京师去。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
与君:你。
暂离别:暂时分别。
握手复踟蹰:“手执手”的“执”。踟蹰:徘徊不前的意思。
在昔:从前。
振策:策马疾驰。事齐驱:“事”同“使”,“齐驱”即并驾。
悠悠:漫长。
逐逐:匆匆忙忙的样子。府中:官署、官府。趋:趋附。
相怜语:互相同情地说。留滞:滞留不进。
奋翼:奋起高飞。及桑榆:犹言及时。
归朝:回到朝廷。承睿奖:接受皇帝的赏识和奖励。
振拔:奋发上进。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的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希望友人能奋发有为的美好祝愿。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告别友人的情景。首二句说,你要上路,要乘秋气进入京城。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它来写的。三、四句写诗人和友人的告别。诗人说,我们暂且分开走,但别后相逢时,定要握住手久久地徘徊不前。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也是难点。诗人用两个“且”字,把别离和重逢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握手复踟蹰”,是说握一下手又踌躇不前,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和不舍。五、六句是写两人过去的相聚。诗人说,我们以前在一起游玩,一起奔驰于大道之上。这两句是回忆往昔,渲染离情,为下文铺垫。七、八句写友人离开后的匆匆之状。诗人说,你匆匆忙忙地去了,好像时间过得很慢。这两句是对友人离去的描写,也是对友人前程的祝福。“悠悠”二字既写出了时间的悠长,也写出了诗人对友人远去的无限牵挂和关切。“逐逐”,意为急急忙忙,这里指仕途的升迁。“府中”,指官署,官场。九、十句是写诗人送友时的相互安慰的话。诗人说,你一定要振作精神,不要被一时的挫折所吓倒,不要因为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而迷失方向,只要抓住机会,就一定能够成功。最后两句是写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诗人说,你一定要回到朝廷中去,受到皇帝的重用,然后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为国家效力。诗人用这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期望,既显得亲切,又富有鼓舞性。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实际上抒写了诗人的一片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振策事齐驱”、“振拔不须臾”,都是用典;“事齐驱”典出《史记·平津侯列传》中陈平与韩信的故事;“振拔”典出《后汉书·王允传》。这些都是为了加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例如,“秋风生渭水,清景为君留”(杜甫)中的“秋风”,本是自然现象,但在这里却成了诗人感情的象征物,仿佛秋风有意挽留着诗人一样。再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放歌”“纵酒”都是诗人的一种心情,但在这里却都变成了具体的行为,仿佛诗人要把这种心情化为行动,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很讲究。前四句是写送别,中间四句是回忆往日的游乐,最后四句是写对前途的期望和鼓励。这种结构的安排使得全诗浑然一体,既有情感上的跌宕起伏,又有内容上的层层推进,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