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怜苦相失,漂泊在天涯。
万里长为客,三年不到家。
初春逢驿使,知汝上京华。
此后长相忆,愁来眼欲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的“赏析”,然后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圈定答题范围,最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自怜苦相失,漂泊在天涯。”此句为第一句,意思是说自己因命运坎坷而与亲人分离,现在只能漂泊在天涯了。“自怜”二字表明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万里长为客,三年不到家。”“万里长为客”,意思是自己身在异地他乡,远离家乡;“三年不到家”,意思是离家已久,很久没有回过家乡了,这两句是写自己在外飘泊的艰辛和思家的迫切。“万里长为客,三年不到家”一句,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

“初春逢驿使,知汝上京华。”“初春”二字写出时令之早,“逢驿使”,说明自己已经到达了京都洛阳。“知汝上京华”一句中,“汝”是代词,指自己的弟弟们,“上京华”指的是进京赶考。诗人在京城遇到从外地赶来的驿使,便打听起自己远在故乡的弟弟们的近况,并得知他们即将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此后长相忆,愁来眼欲花。”此句为第四句。“从此”两字说明自己将永远地思念远方的弟弟们。“长忆”,即永记;“愁眼花”,形容极度痛苦悲伤时眼中有泪光闪烁,如同花一样。“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诗人在此时此地,面对驿使,无限感伤,不禁悲从中来。

【答案】

寄诸弟三首

自怜苦相失,漂泊在天涯。

万里长为客,三年不到家。

初春逢驿使,知汝上京华。

此后长相忆,愁来眼欲花。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在洛阳与弟弟偶然相遇,听到弟弟们将要到京都参加科举考试的消息后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一、二句),写诗人与弟弟们的离别之情。“自怜苦相失”“漂泊在天涯”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弟弟们的离别之苦。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孤苦无依;“苦相失”一词,更透露出诗人的辛酸和悲苦;“漂泊”一词,则表现了其流落天涯的悲惨境遇。“万里”和“三年”“初春”和“上京华”等词语的使用,都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凄楚与孤独。

第二层(三、四句),写诗人对弟弟们的关切之情。“初春逢驿使,知汝上京华”两句,诗人在洛阳偶遇从京师来的信使,了解到弟弟们的情况,便询问他们是否到了京师。“上京华”指的是进京赶考。“驿使”一词,不仅点出时间是春天,而且说明诗人与弟弟们的离别是在春天,因为春天正是人们外出赶考的时候。

第三层(五、六句),写诗人对弟弟们的担忧之情。“此后长相忆,愁来眼欲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弟弟们的担忧之情。“此后”两字说明兄弟两人要永远地思念对方。“愁来眼欲花”,用来形容其痛苦悲伤的程度,形象生动。

尾联(七、八句)写诗人对弟弟们的牵挂之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诗人在此时此地,面对驿使,无限感伤,不禁悲从中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