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去已远,千载无真儒。
滔滔声利者,立教各以殊。
蜂虿异端起,颓风动堪舆。
急功数睢鞅,乱德首翟朱。
炎刘贵黄老,典午尚清虚。
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
所以蠹孽起,中原生虫蛆。
五湖迭兴替,黄屋为穷庐。
干戈日流血,腥膻秽寰区。
沙门虚无教,大兴南朝都。
唐相重其道,梁武舍其躯。
遂使天下士,靡然从所趋。
炫烂蛊心目,薰陶入肌肤。
惑世既已远,孰能究其馀。
韩公昌黎伯,不避斧钺诛。
一鸣通其志,争恨羽翼孤。
更益炽其焰,胡能塞其涂。
只令学礼者,俯首空嗟吁。
堂堂炎宋兴,治化中古无。
周程应时出,吾道其来苏。
示以四勿箴,启以太极图。
至哉考亭老,博约谁能如。
大振濂洛学,上续洙泗徒。
镛钟出东序,叩之震江湖。
润泽若时雨,甄陶似烘炉。
王者惟有鉴,学者惟有谟。
古诗原文:
古贤去已远,千载无真儒。
滔滔声利者,立教各以殊。
蜂虿异端起,颓风动堪舆。
急功数睢鞅,乱德首翟朱。
炎刘贵黄老,典午尚清虚。
正道既已屈,斯文那能舒。
所以蠹孽起,中原生虫蛆。
五湖迭兴替,黄屋为穷庐。
干戈日流血,腥膻秽寰区。
沙门虚无教,大兴南朝都。
唐相重其道,梁武舍其躯。
遂使天下士,靡然从所趋。
炫烂蛊心目,薰陶入肌肤。
惑世既已远,孰能究其馀。
韩公昌黎伯,不避斧钺诛。
一鸣通其志,争恨羽翼孤。
更益炽其焰,胡能塞其涂。
只令学礼者,俯首空嗟吁。
堂堂炎宋兴,治化中古无。
周程应时出,吾道其来苏。
示以四勿箴,启以太极图。
至哉考亭老,博约谁能如。
大振濂洛学,上续洙泗徒。
镛钟出东序,叩之震江湖。
润泽若时雨,甄陶似烘炉。
王者惟有鉴,学者惟有谟。
接下来将提供一些关于这首诗的诗句释义、赏析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古贤去已远,千载无真儒:“古贤”指的是古代的圣人或智者;“千载无真儒”表示千年过去了,仍未有真正意义上的儒家学者出现。
- 滔滔声利者,立教各以殊:“滔滔声利者”形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立教各以殊”意味着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建立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
- 蜂虿异端起,颓风动堪舆:“蜂虿异端起”指的是各种异端思想开始兴起;“颓风动堪舆”暗示了这些思想可能对当时的社会风气造成影响。
- 历史文化背景:
-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麓,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享有极高的声誉。
-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就有人在此隐居读书,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学术中心。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曾在此学习和研究,包括韩愈、朱熹等,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诗的结构和主题:
- 此诗共八句,前四句描述了古人离开后的现状和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中间四句提到了不同流派的思想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看法。
- 文学特色:
-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通过对比古代圣人的理想状态与现实中的情况,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 综合评价:
- 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它反映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和道德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批评。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批判,表达了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品德的重视。同时,它也揭示了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