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云冲雨访山家,独立匡庐领物华。风雪漫天归路晚,一襟清气似梅花。
游醉石观渊明归庄,每醉卧此石,因名之。靖节先生归去来,好怀长向此中开。
文采风流今已矣,还留醉石伴苍苔。
【解析】
1.“访山家还遇雪”:诗人在探访山家时,又遇上了大雪。“披云冲雨”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匡庐”指庐山,诗人登上庐山后,独立在山顶上欣赏美景。“物华”即万物之美。“风雪漫天归路晚”,大雪漫天,诗人归途艰难,但诗人依然坚持前行。“一襟清气似梅花”:诗人身披白衣,如雪中梅花,傲然挺立。“一襟”是一身之意。“清气”是指诗人身上的清香之气,这里借指他的高洁品格。“领物华”,即欣赏着万物的美好。“风雪漫天归路晚”,大雪漫天,诗人归途艰难,但诗人依然坚持前行。“一襟清气似梅花”,诗人身披白衣,如雪中梅花,傲然挺立。“一襟”是一身之意。“清气”是指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里的清气指的是他高尚的品质。“靖节先生归去来,好怀长向此中开”,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一直住在这,所以称“靖节先生”。陶渊明的情怀常驻于此,故说“好怀长向此中开”。
2.“游醉石观渊明归庄”:诗人游历到一处名叫“醉石”的地方,那里有个地方叫“渊明观”。陶渊明曾隐居在这里,故称“渊明观”。陶渊明晚年曾作《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他辞官归隐的决心,所以此处用“归去来”三字概括。“每醉卧此石,因名之”:每当喝醉了酒就会躺在这石头旁边,故得名“醉石”。
3.“文采风流今已矣,还留醉石伴苍苔”:如今的文人风采已经消失殆尽,只有这个石像陪伴着青苔。“文采风流”指才华横溢的风采。“今已矣”: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还留醉石伴苍苔”:留下这个石雕陪伴着青苔。“还留”:还保留下来。“苍苔”指青苔。
4.赏析:这是一首七绝,全诗以雪为景,写诗人访山家、赏雪景、宿醉石的经过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想。首句“披云冲雨访山家”,描写了诗人不畏严寒,冒雪寻访山家的情景。“独立匡庐领物华”,描绘了诗人登上庐山之后,独自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风雪漫天归路晚”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大雪中艰难行走,但依然坚持前进的情景。“一襟清气似梅花”,诗人身披白衣,如雪中梅花,傲然挺立。“靖节先生归去来,好怀长向此中开”,诗人在陶渊明的隐居地住了一段时间,陶渊明的情怀常驻于此,故说“好怀长向此中开”。最后两句写诗人回到住处,看到青苔覆盖的石头,想起了陶渊明,感慨万千。整首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