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耳笙簧何处声,轻飙遐送洞房清。
枝头睍睆春将莫,栏外间关月正明。
随意赓诗幽韵合,几回呼睡艳魂惊。
含愁久已如桃李,倩尔能言子夜情。

【注释】

谄耳:讨好听奉。笙簧:笙和管乐器的金属簧。

睍睆(shǎn huàn):形容水鸟鸣声细碎而婉转。

间关:形容声音抑扬顿挫,宛转悦耳。

含愁:指美人的愁容。

倩:请求,希望。

子夜情:即子夜歌,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赏析】

此诗写一位美人在春将尽时,倚栏凝望月色,因思恋之情而生愁绪,故作娇啼以惊梦,最后以“倩尔能言子夜情”的恳求,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厚意。全诗语言明快流畅,意境幽美动人。

首句点明题旨。“谄耳”,指美人为取悦于人而献媚。这里用“佞幸”一词,既表明了人物的身份,又表现了其性格特征。“笙簧何处声”,写美人独倚高楼,远眺夜空,但见月色清辉洒满大地。她听到的是“佞幸”们吹奏的笙簧,那声音多么轻飘渺远啊!这一句,把一个美人孤独寂寞、哀怨愁苦的形象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次句进一步写美人的孤寂处境。“轻飙”,即微风,指春风。“遐送洞房清”,写美人遥望星空,思念远方的亲人,盼望春天早日过去;同时,也暗示了她与所思念的人之间有着某种隔阂或误会。“清”字既点出“清宵”,又暗示了美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绘美人的内心活动。“枝头”“栏外”,分别指女子居住的楼台以及她的住处之外。“睍睆”二字用得极妙,既描写出了“春将莫”时,枝上黄莺欢快的叫声,又写出了她的内心活动。“间关”二字用得也很传神,既表现了她听到邻女吹笙时的惊喜神态,又表现了她在听到“佞幸”们吹笙时的娇嗔之态。这两个动作描写,都十分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美人的心理变化。“明月正明”一句,既照应了“清风”句,又引出下句“呼睡”。“艳魂惊”三字,既写出了邻女吹笙时的娇声软语,又表现出了这位美人内心的惊慌失措。

五、六两句紧承前文,进一步刻画美人的内心世界。“随意赓诗”,指美人听到邻女吹笙后,随手吟咏一首七绝诗,以抒发她的情怀。“几回”句写邻女吹笙的次数之多,以致美人多次被惊醒,从梦中醒来后,又重新入睡。“艳魂惊”,既是说邻女的声音娇柔动听,又是说这位美人听到邻女吹笙后,又从睡梦中惊醒,心烦意乱,无法入睡。

七、八句则进一步揭示美人的内心活动。“含泪”句写她看到邻女吹笙时娇声细语的样子,不禁想起了自己与情人之间的爱情生活。她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悲伤,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任凭眼泪流淌下来。“含”字用得很有分量,突出了这位美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倩尔”句写她希望邻女能把自己与情人之间的爱情生活告诉她,使她了解情人的心迹,解除心中的疑团。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媚”字,既指美人对男子的爱恋,又暗指男子对她的迷恋。“媚”,本义指女子向男子献媚,此处用作动词。“媚耳”指美人向男子讨好献媚的行为。“媚声”,“媚音”,都是指男女双方相互爱慕所产生的甜蜜情愫。“媚眼”、“媚口”,均指男女双方相互倾慕而产生的情愫。这些词语都很形象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相爱所产生的甜蜜情愫。

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美人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美人的肖像描写、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环境的渲染等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多情的女子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