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诗句原文: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注释如下:
- 片角:指夜风吹动的旗帜,“角”指旗子上尖锐的尖端部分,此处形容夜风的呼啸。
- 残夜:即深夜时分,强调时间的紧迫和夜晚的宁静。
- 雄关:雄伟的关隘,通常指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 铁锁:坚固的金属链锁,常用于古代防御工程中。
- 古城:历史悠久的城市或城堡,“连堞”指的是城墙上的垛口,“响”表示声音大而频繁。
- 旅雁:迁徙途中的候鸟,“哀”表达了它们在长途迁徙中的辛劳和悲伤。
- 玉塞:形容边地,通常指边境地区或边疆地带,“降羌”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如吐蕃、突厥等。
- 天山:位于中国西部的山脉,是中国的天然屏障之一,“旅雁哀”反映了这些边民对于家园的思念与悲哀。
- 望乡台:指远离家乡的人所建的一种表达思乡之情的建筑物,“不上去”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及无法回到故乡的痛苦心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的边疆风貌及其人文情怀。首句写边关夜色渐深,战鼓声起;次句展现雄关铁锁已开启,暗示战事即将来临;三句通过古城连堞与奔马的描写,表现了边塞生活的紧张和活跃;四句则是对当地降羌和远行的旅雁的描写,体现了他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则通过“何人闻此曲”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悲悯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示了边塞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