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俄惊上苑珍,紫烟衣绕画梁尘。
千秋羁旅哀词客,一代文章巧弄人。
襞就芙蓉终是怨,啄馀香稻未全贫。
金绳咫尺通灵鹫,归向迦陵问色身。

赤婴母

学语俄惊上苑珍,紫烟衣绕画梁尘。

千秋羁旅哀词客,一代文章巧弄人。

襞就芙蓉终是怨,啄余香稻未全贫。

金绳咫尺通灵鹫,归向迦陵问色身。

注释:

  1. 赤婴母:指诗人自己。赤婴,婴儿。2. 学语俄惊上苑珍:指诗人小时候学说话,被母亲听到(或说看到)了“上苑珍”(即珍贵的宝物)。3. 紫烟衣绕画梁尘:形容诗人小时候在华丽的室内环境中长大(也说是诗人的母亲给他穿上了紫色的衣衫),衣服的颜色仿佛烟雾般环绕着画梁,好像尘埃一般。4. 千秋羁旅哀词客:诗人用哀婉的语气写下了离别家乡、漂泊在外的诗篇,这些诗篇可以流传千秋万代。5. 一代文章巧弄人:指诗人用精妙的文字和巧妙的手段(或说机智的语言技巧)打动了读者的心。6. 襞就芙蓉终是怨:意思是说诗人虽然把芙蓉整理成褶皱的样子,但最终还是让人感到怨恨(也说是诗人虽然把芙蓉整理成褶皱的样子,但最后还是让人觉得有怨气)。7. 啄馀香稻未全贫:意思是说诗人虽然啄取了剩余的香稻,但仍没有完全摆脱贫困(或说是诗人虽然啄取了剩余的香稻,但仍没有完全摆脱贫穷)。8. 金绳咫尺通灵鹫:意思是说诗人距离灵鹫山的距离只有一寸之遥(也说是诗人距离灵鹫山的距离只有一丈之遥)。9. 归向迦陵问色身:意思是说诗人回到迦陵山去询问自己身体的颜色(也说是诗人回到迦陵山去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赤婴母自比,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的第一句“学语俄惊上苑珍”表达了诗人幼年时的惊讶之情,他发现母亲正在倾听他的学习声音。第二句“紫烟衣绕画梁尘”描述了诗人成长的环境,紫烟般的衣服和画梁上的尘埃相映成趣。第三句“千秋羁旅哀词客”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出外的哀愁之情,他的诗篇可以流传千秋。第四句“一代文章巧弄人”则是对诗人的赞美,他认为诗人用精妙的文字和巧妙的手段打动了读者的心。第五句“襞就芙蓉终是怨”表达了诗人虽然把芙蓉整理成褶皱的样子,但最后还是让人感到怨恨。第六句“啄余香稻未全贫”则描绘了诗人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没有完全摆脱贫困。最后一句“金绳咫尺通灵鹫”表达了诗人对灵鹫山的向往之情,他距离灵鹫山只有一寸之遥。而最后一联“归向迦陵问色身”,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到迦陵山去询问自己身体颜色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