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缭绕入残春,客散津亭柳色新。
衣布尚怜天下士,高歌谁是眼中人。
商山豹雾依黄鹄,渭水渔竿起绿蘋。
为报桃花莫相笑,金章元傍赤松身。

这首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题肤功雅奏图》。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缙云缭绕入残春,客散津亭柳色新。
  • 缙云(yìn yún):即紫云,古人认为天中有紫云则王者当兴。此指皇帝或天子。
  • 缭绕:盘旋环绕。
  • 残春:春天快要结束时的景象。
  • 津亭:渡口上的亭子。
  • 柳色新:形容柳树发新芽,生机勃勃。
  1. 衣布尚怜天下士,高歌谁是眼中人。
  • 怜:怜悯、关心。
  • 天下士:指所有有才能、有抱负的人。
  • 高歌:高声歌唱。
  • 眼中人:心中所爱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或者知己。
  1. 商山豹雾依黄鹄,渭水渔竿起绿蘋。
  • 商山豹雾:商山的雾气,象征隐逸。
  • 黄鹄:大雁的一种,此处借指志向远大的人士。
  • 渭水渔竿:渭水的渔竿,象征隐居生活。
  • 绿蘋(pín):一种水草。
  1. 为报桃花莫相笑,金章元傍赤松身。
  • 金章:古代官员的印章,金色的印章。
  • 元傍赤松身:比喻像赤松一样自在自然,不受世俗羁绊。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句“缙云缭绕入残春”,以皇帝为背景,展现了春天的美景;第二句“客散津亭柳色新”,则描绘了离别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第三句“衣布尚怜天下士,高歌谁是眼中人”,反映了作者对贤才的关爱和赞美;第四句“商山豹雾依黄鹄,渭水渔竿起绿蘋”,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为报桃花莫相笑,金章元傍赤松身”,则是诗人的自我期许,表达了他希望像赤松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