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万馀里,宫阙入浮云。
飂风驱秋雁,榆黄华叶陨。
羲和无停轨,颓光惨萧辰。
断尾掉泥涂,无为豢牺牲。
注释:
1 长城万馀里:描述长城的漫长和宏伟,万里长城是古代中国重要的防御工程,代表了中国的辽阔和历史的深远。
- 宫阙入浮云:宫阙指的是宫殿,浮云则形容其高耸入云,意味着宫殿之高远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 飂风驱秋雁:飂风是指急风,秋天的风通常很冷,能吹散人的感觉,所以用来比喻秋风的猛烈。秋雁指的是大雁,它们在迁徙中经过这里。
- 榆黄华叶陨:榆树的黄色叶子落下,春天时榆树的花也会随之凋零。
- 羲和无停轨:羲和是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这里的“停轨”意味着太阳每天按照一定的轨迹移动。
- 颓光惨萧辰:夕阳的光色渐渐暗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萧辰则指夜晚即将来临。
- 断尾掉泥涂:意指落日如同断了尾巴一样,无法再继续前行,坠入泥土之中。
- 无为豢牺牲:没有用它来祭祀或饲养的意思,可能是说这些残破不全的东西被丢弃不用。
译文:
万里长城延伸至天际,宫殿巍峨直入云霄。
狂风呼啸驱赶着秋雁,榆树的黄叶随风飘落。
太阳神羲和的步伐未停歇,夕阳余晖映照出凄凉的黄昏。
日落如断线风筝般坠落,落入泥泞之中,不再起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又哀伤的自然景象画卷。首句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长城的辽阔与雄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宫阙入浮云”这一形象,展现了建筑之高耸入云,与天空相融的壮观景象。
第二句“飂风驱秋雁”,则巧妙地运用自然现象来表达时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秋风不仅带来凉爽,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秋雁的迁徙也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本能和适应能力。
第三句“榆黄华叶陨”,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生命循环的过程。榆树的黄色落叶和花朵的凋零,都是大自然新陈代谢的一部分,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
第四句“羲和无停轨”,借用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羲和的形象,来象征太阳的恒定运行。这里的“停轨”意味着太阳每天都按照一定的路径移动,无论春夏秋冬,都在不断变换,象征着时间不可逆转的特性。
最后一句“断尾掉泥涂”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表达了日落时分的景象。夕阳如同断裂的羽毛,无法再继续飞翔,只能坠落到地面,融入泥土之中。这既表现了夕阳西下的凄美,也暗示了事物终将消逝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时间及自然规律的感悟。诗人通过对长城、宫阙、秋风、落日等元素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壮阔又深沉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