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册金函识古初,丹霄黄道永峨峨。
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仑接大河。
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
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
腊月十八日登泰山绝顶作
玉册金函识古初,丹霄黄道永峨峨。
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仑接大河。
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
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
注释:
- 玉册金函识古初:意为通过古代典籍来了解和研究历史。
- 丹霄黄道永峨峨:形容泰山的高耸入云,如同天宫的黄道。
- 吹嘘日月摇东海:形容泰山的气势宏伟,仿佛能将天空中的日月吹响。
- 吐纳昆仑接大河:形容泰山像是一个强大的吸管,能够吸取并连接黄河。
- 青帝驾临佳气动:青帝,即春天之神,代表生机与活力。在这里,泰山的美景吸引了春天的到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 素王居近矞云多:素王,指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这里,泰山靠近孔子的墓地,意味着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怜悯我此刻正站在吴门附近,试着望向远方寻找有谁能像我一样在这片天地间自由自在地行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腊月十八日登上泰山绝顶的景象和感受。诗人通过“玉册金函识古初”表达了对古代典籍的研究和学习,而“丹霄黄道永峨峨”则形象地描述了泰山之高耸入云,如同天宫一般。接着,“吹嘘日月摇东海,吐纳昆仑接大河”描绘了泰山的强大吸引力,仿佛能将天空中的日月吹响,也能吸取并连接黄河。
诗人通过“青帝驾临佳气动,素王居近矞云多”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到来和孔子文化的赞美。最后一句“怜予正在吴门至,试望还谁疋练过”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吴门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试图寻找一个能与他一样自由行走的人的愿望。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类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