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风烟乐亦奢,尊前青眼望还赊。
楼人十锦桥如带,傍社双飞燕隔花。
欲寄涛声供几席,倍因天际想琵琶。
佳期聚散非容易,但报荷筒草雁霞。
【注释】
- 武林:地名。严印持:人名。子岸乔梓:指严家。见招:被招请。闻子将从山中特至:听说你将从山中来到这儿。罗文止:地名为罗文,即今浙江绍兴一带。乍病不赴:突然生病不能前往。予复以曹木上钱殷求缪湘芷三子邀向湖上不得往因寄以诗:我又写信去请求曹木(曹娥)送钱殷,并邀请缪湘芷、缪湘媛和缪湘清到杭州西湖上来。不得往:没能来。因寄:所以写这首诗。并怀同集沈昆铜张天生冯千秋诸子:同时怀念那些聚集在西湖上的友人。
- 水国风烟乐亦奢:水上的国度,风景如画,十分快乐而奢侈。风烟:风景,风物。
- 尊前青眼望还赊:酒席前我对你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厚望。青眼:用眼神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望还赊: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厚望。
- 楼人十锦桥如带:楼上的人们像织女一样巧手织成锦缎的桥梁,就像一条彩绸挂在天空。
- 傍社双飞燕隔花:旁边是社庙,两只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好像在隔花相望。
- 欲寄涛声供几席:想借海涛的声音来供应宴席上的座位。
- 倍因天际想琵琶:更加因为想到天边的琵琶而感慨。
- 佳期聚散非容易,但报荷筒草雁霞:好时光难得聚在一起,分散时又很难见面,只好托付给荷花筒里的信鸽,让它把草雁和红霞带给你们。
【赏析】
《送沈君璋赴武林》一诗,是作者写给一位名叫沈君璋的朋友的。沈君璋字子昂,号月泉道人,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位诗人。他与作者一样,都擅长山水田园诗。此诗作于作者闲居杭州期间,当是作者与沈君璋久别重逢,欢聚一堂时所为。
首联写沈子昂即将远行的情景。“水国”二字,不仅点出地点,而且写出了景色之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乐亦奢”,是说这里的生活之乐是奢侈而又豪华的。“尊前”两句,是说在筵席上,主人对客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不负自己的期望,而客人也有了回应——主人的期待。“青眼”,是古代的一种敬词,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赏识或尊重。
颔联写宴会上的盛景。“楼人”一句,既写出了宴会设在高楼之上,又写出了宴会的气氛热烈。“十锦桥如带”,形容宴席上摆设得十分讲究,如同一条彩带。“傍社双飞燕”,描写了宴会上宾朋满座,热闹非凡。这两句,既是对宴席的描写,又是对宴会气氛的烘托。
颈联写宴会上的情景及作者的感受。“欲寄涛声供几席”,意思是说,想把海浪的涛声作为背景音乐,来增添宴会的情趣。“倍因天际想琵琶”,意思是说,更因为想到天边的琵琶而感慨。这里的“倍”,是加倍的意思。“天涯”句,出自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意思是说,我们的人生不能常相聚,如同天上的星星不能经常相见一样。这两句既是对宴会氛围的描绘,又是对朋友之间情感的抒发。
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佳期”两句,意思是说,美好的时光总是难得相聚,一旦分开就很难再见;只能托付给荷花筒里的信鸽,让它把草雁和红霞带给你们。“荷筒”,是一种竹制的容器,里面装着书信等物品。“荷筒草雁霞”,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宴会的描绘,又有对朋友间情感的抒发,充分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