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东南映别筵,江涛飘撼渡头船。
霄高往见云摩水,地坼功怜木济川。
飞鸟欲归停岛树,神鱼将起喷波烟。
二仪象阔分吴野,八卦风雄近楚天。
潮汐互吞时候转,阴晴中漏雨阳穿。
千层激浪俄喧号,一泻湍洄忽沸漩。
山立作门排闼过,寺浮如舰与钟悬。
回看乍觉人声断,逆渡犹吹帆影前。
土俗顿殊城两岸,辰炊隔望渺重渊。
中原此去愁多事,枥马频嘶又着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花柳东南映别筵,江涛飘撼渡头船。
  • “花柳”指春天的风景,这里用来形容江边的景色。“东南”指的是方向,这里泛指远方。“映别筵”表示风景映衬在离别的宴会上。“江涛飘撼”描述了江水波涛汹涌的景象,“渡头船”则指的是渡口上的船只。
  • 译文:春风吹过江边,风景如画,而江面上波涛汹涌,似乎要把船只摇动。
  •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1. 霄高往见云摩水,地坼功怜木济川。
  • “霄高”指的是天空很高,“云摩水”形容云彩像山一样压在水面上。“地坼”是指大地裂开,“功怜木济川”则是说人们因为要渡过河流而感到可怜。
  • 译文:我抬头看到的天空很高远,可以看到云彩像山一样压在水面上,人们在大地上裂开的地方渡河,都显得那么无助。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 飞鸟欲归停岛树,神鱼将起喷波烟。
  • “飞鸟欲归”指的是鸟儿想要回巢休息。“岛树”指的是小岛上的树木。“神鱼将起”则是指鱼儿将要跃出水面。“喷波烟”形容水花四溅的景象。
  • 译文:鸟儿想要回到岛上的树上休息,鱼儿将要跃出水面,喷出阵阵水花。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鸟儿与鱼儿的动作,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之美的赞美。
  1. 二仪象阔分吴野,八卦风雄近楚天。
  • “二仪”指的是天地,“象阔分吴野”是指天地广阔,把吴地分割开来。“八卦风雄近楚天”是指八卦阵威力强大,仿佛能影响到远方的楚地。
  • 译文:天地之间仿佛被分成了两部分,八卦阵的力量强大,仿佛能影响远方的楚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天地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理解与敬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军事智谋的赞赏。
  1. 潮汐互吞时候转,阴晴中漏雨阳穿。
  • “潮汐互吞”是指潮汐互相吞并,形成巨大的浪涛。“时候转”则是指时间的变化。“阴晴中漏雨阳穿”是指天气变化时,有雨也有阳光。
  • 译文:潮汐相互吞噬,时间也在变化,时而下雨时而晴天,阳光穿过云层照射下来。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潮汐变化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变幻无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千层激浪俄喧号,一泻湍洄忽沸漩。
  • “千层激浪”是指波浪层层叠叠,非常壮观。“俄喧号”则是形容海浪声势浩大,如同呼喊一般。“一泻湍洄”指的是水流湍急,如同漩涡一般。
  • 译文:千层的巨浪轰鸣着,水流湍急如同漩涡一般。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海浪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壮丽。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1. 山立作门排闼过,寺浮如舰与钟悬。
  • “山立作门”是指山峰如同门户一般屹立在那里。“排闼过”则是形容人走进去的感觉。“寺浮如舰”是指寺庙如同浮动的船只一般飘浮在空中。“钟悬”指的是寺庙内的钟悬挂在上方。
  • 译文:山峰如同门户一样屹立在那里,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寺庙如同浮动的船只一般飘浮在空中,钟声悠扬回荡。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寺庙与山峰的奇特景象,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秘事物的好奇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1. 回看乍觉人声断,逆渡犹吹帆影前。
  • “回看”是指回头看的意思。“乍觉”则是突然感觉到的意思。“人声断”是指人声逐渐消失。“逆渡”则是形容逆流而上的船。“帆影前”则是指帆影出现在前方。
  • 译文:回头望去,突然发现人声已经变得稀少,而逆流而上的人仍然在船前挥舞着帆。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回望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声渐稀、生活节奏放缓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