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与古松,林立如甲士。
铜鳞作而怒,铁盾绚犀兕。
不肯受秦封,鞭笞焉及此。
往见梅将军,功归汉天子。
至今往来人,向午如趋市。
金梁待翡翠,明珠疑薏苡。
亦有吴隐之,吟诗酌江水。

度岭作二首(选一)

怪石与古松,林立如甲士。

铜鳞作而怒,铁盾绚犀兕。

不肯受秦封,鞭笞焉及此。

往见梅将军,功归汉天子。

至今往来人,向午如趋市。

金梁待翡翠,明珠疑薏苡。

亦有吴隐之,吟诗酌江水。

注释:

  1. 怪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2. 甲士:古代士兵的盔甲。
  3. 铜鳞:像鳞片一样的物体,这里指鱼鳞。
  4. 鞭笞:用鞭子、棍子等打。
  5. 梅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因匈奴畏惧他的名字被称为“飞将军”。
  6. 汉天子:汉朝皇帝。这里是说汉武帝对李广的功绩给予了认可和回报。
  7. 金梁:指华丽的建筑或装饰。
  8. 翡翠:一种美丽的鸟,这里可能比喻美丽的女子。
  9. 薏苡(yì yǐ):一种植物的名字,常用来比喻贤臣。
  10. 吴隐之:南朝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曾治理长江流域,有清廉之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通过描绘岭南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对当地人民的深深同情。诗中的“怪石”、“古松”等景物,既展现了岭南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当地人的生活描述,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诗人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例如,“铜鳞作而怒,铁盾绚犀兕。”这句诗中,“铜鳞”和“铁盾”都是形容坚硬之物的形象,“犀兕”则是指犀牛和兕角,这些形象都用来比喻当地的地理环境,展现了岭南的险恶。而“不肯受秦封,鞭笞焉及此。”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岭南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