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蓟称岩甸,重襟亦在斯。
尚纡南顾策,数费北门师。
霜悴青苗尽,秋深赤羽驰。
谁能如贾谊,流涕向明时。
诗句如下:
留都
幽蓟称岩甸,重襟亦在斯。
尚纡南顾策,数费北门师。
霜悴青苗尽,秋深赤羽驰。
谁能如贾谊,流涕向明时。
注释和赏析如下:
- 诗句翻译:
- “幽蓟称岩甸”:这里的“幽”指的是北京的地理位置,而“蓟”是古代对北京的称呼。”岩甸”则形容地势险峻的地理环境。
- “重襟亦在斯”:指历史上北京作为帝都时的繁华和重要性,”重”意味着重要,”重襟”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 诗人简介: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政治改革主张和文学作品深受后世尊敬。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北京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其作为帝都的辉煌与衰落。从“幽蓟称岩甸”到“重襟亦在斯”,诗人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尚纡南顾策,数费北门师”两句,描述了历代王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不得不采取一些保守的政治策略和军事部署,这些策略在当时可能看似必要,但对于长远的发展却是不利的。这种反思也体现了李白对于历史和政治的深刻理解。
- 最后两句“霜悴青苗尽,秋深赤羽驰”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霜悴青苗尽”形容了农作物在秋天的凋零,暗示了农业经济的衰退。”赤羽驰”则可能象征着战争或混乱带来的破坏。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也深化了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通过对这首诗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如何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生动的自然描写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艺术手法不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也反映了他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