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临燕赵,跻攀意自豪。
云沙千堞暗,松柏五陵高。
西日愁相对,南音醉懒操。
菟裘无处所,弥觉此生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解或参考答案中的相关提示来分析。
“暮春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这两句交代了诗人出游的时间和邀请的人,“暮春”点明时令,“张考功助甫邀游韦氏园时梁舍人思伯偕至“说明是邀请友人出游。
“大野临燕赵,跻攀意自豪”,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大野指的是广阔的原野,“燕赵”泛指北方,诗人登上山头,放眼望去,辽阔的原野上,有雄踞北方的大城燕、赵,不禁使人感到自己的雄心壮志。
“云沙千堞暗,松柏五陵高”,前句是说在云沙弥漫中看那高大的城墙,后句则是说在苍松翠柏掩映下看那高大的陵墓,诗人通过观察自然,表达了自己胸怀壮志、立志建功立业的豪情。
“西日愁相对,南音醉懒操”,这两句是说夕阳西下,面对着落日,诗人感到惆怅,而南方的音乐又使他沉醉。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也写出了他沉溺于声色之中的消极情绪。
“菟裘无处所,弥觉此生劳”,最后两句是说:想找个菟裘(用草编成的暖衣),却无处可寻,反而觉得自己这一生的辛勤劳动是徒劳的。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也流露出他对于仕途的失望之情。
【答案】
【译文】
暮春时节,张助甫邀请我游览韦氏花园,当时梁思伯也在座。登上高处,俯瞰燕赵大地;登上山顶,仰望五陵之巅。夕阳西下,面对落日,我感到十分惆怅;听到南方乐曲,我竟沉醉得忘了操办政务。想找一个菟裘的地方住着,却无处安身,反而觉得我这一辈子辛苦是白费劲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五年(746)暮春三月,是作者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期间所作。当时诗人正受到权贵排挤,郁郁不得志,于是在友人张助甫的邀请下到韦氏花园游玩,并在游赏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愤懑。
首联“大野临燕赵,跻攀意自豪”,开篇两句就写到了地理位置,“大野临燕赵”是指诗人站在山上可以眺望燕赵大地,诗人登上高高的山峰,俯瞰燕赵大地,心中自然充满豪情壮志,意气昂扬。
颔联“云沙千堞暗,松柏五陵高”,写诗人在山顶远眺的情景。“云沙千堞暗”是指诗人远眺时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岭上,被云雾笼罩着的古城堡显得朦胧难辨,“松柏五陵高”则是写诗人远眺时看到的参天的古松和高大的柏树。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情,既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怀,也表现了诗人的忧患意识。
颈联“西日愁相对,南音醉懒操”,写诗人面对落日时的感受,“西日愁相对”指的是诗人面对落日,感到无比惆怅;“南音醉懒操”则是说听到南方的乐曲,竟使诗人沉醉得不想操办政务了。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畅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郁闷之情,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尾联“菟裘无处所,弥觉此生劳”,最后两句是说:想要找个菟裘的地方住着,却无处安身,反而觉得我这一辈子辛苦是白费劲啊!这是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悲凉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愤懑之情,既有壮志凌云之时的豪情壮志,又有人生失意时的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