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帽当松顶,移舟傍竹阴。
岂知青琐客,还有绿萝心。
思苦诗篇警,情忘酒盏深。
寥寥山吏部,千载此知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读清楚,然后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赏析。
首句“脱帽当松顶,移舟傍竹阴”,写张祜来到韦氏的园林中游赏,脱下帽子放在山石上当伞盖遮荫,把船停在竹林里乘凉。“松顶”指山石上,这里形容山势险峻。“移舟”指船上有船夫撑着小船。“傍”是靠的意思。“当”即“置”“安”。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写出韦氏园林的优美景色和自己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脱帽子当山石当伞遮住阳光,把船靠在竹林里乘凉消暑。”这是全诗的序言部分,交代了游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特点。“当”、“移”二字运用得极好,既写出了自己悠闲的心情,又点明了游园的方式,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氛围。
次二句,写自己来到韦氏的园林后的活动。“岂知青琐客,还有绿萝心。”“青琐”指代皇宫的门楼,这里借指皇帝。韦氏园林中的人不是皇帝,而是普通的文人雅士。诗人来到这里,心中不免有些失望,因为诗人原以为来到这样的名园胜地,定会有一番雅兴,然而却并非如此,他看到的却是一群普通文人雅士在欣赏风景。而自己虽然也喜欢这美丽的风景,但并不属于这里的一分子。诗人不禁想到:“难道这些身在朝廷的官员,就没有像我这样热爱山水的爱好吗?他们也有一颗像翠绿的藤蔓一样的心灵啊!”“岂知”“还有”表现了诗人的惊讶之情。“绿萝心”化用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饮酒》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绿萝”在这里代指那些隐逸之人。
三四句,写自己对隐逸者的羡慕之情。“思苦诗篇警,情忘酒盏深。”诗人感叹自己虽身处官场,但心思却常常被诗歌所触动,不能忘记,而喝酒喝得很醉,酒意却已消失。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仕途厌倦、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思苦”与“情忘”相对照,突出了诗人思想的变化。“警”字用得很妙,既表明诗篇的警策深刻,又表明诗人因诗篇警策而痛苦。“酒盏深”与“诗篇警”形成强烈对照:前者表现了诗人对美酒的喜爱;后者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情忘”与“思苦”相呼应,表明了诗人对仕途厌倦、渴望归隐的思想感情。“千载此知音”,表达了诗人对隐逸者深深的怀念之情。
末四句,总结全文。“寥寥山吏部,千载此知音。”韦氏园林中的隐逸者是那样的高雅,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理想情操,而且具有超群的才能,因此能成为诗人心目中的知音,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诗人的景仰与怀念。“山吏部”是指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勃曾官至侍御史,后因事下狱,贬为交趾令。“千载”表示时间长久,“此”指韦氏园林中的隐逸者。“知音”指知音难寻。诗人通过这一结尾表达了他对韦氏园林中隐逸者的景仰之情。
【答案】
脱帽当松顶,移舟傍竹阴。
岂知青琐客,还有绿萝心。
思苦诗篇警,情忘酒盏深。
千载此知音。